文/方颖
蒲葵扇俗称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亦称“葵扇”。
炎夏可用来扇风,得一份清凉。
在城市中,蒲扇差不多已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了。
可我家他,却偏爱它。初夏一到,他就赶快取来,放置枕边、桌边,随手可取之处,手持蒲扇,微微细风,直面脸颊,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到了仲夏,更是勤不离手,想要大风,手力加大;需要微风,轻摇蒲扇;细细听来,蒲扇在一摇一摆中会发出吱嘎吱嘎声,张开的叶片,坚挺而柔韧;密实的叶茎,不断不顿,合着顺畅的经络有条不紊的连到叶柄;硬气的长柄,在手的左右下随心摇曳,恣意来风;惬意有之!
炎夏难得的一份静谧由它而来。
安静的夜晚,躺在他的身侧,热浪被它扇动,扭捏着拐弯离开,取而代之的是阵阵静风,徐徐而来。轻风入身,伴着温柔的吱嘎声,就是一首安神的催眠曲,我没了酷热的烦躁,安然入睡;而他,晃动蒲扇,闭着眼睛,早已习惯了的动作,为我?为他?蒲扇也知道。入眠后,蒲扇或静静躺在他腹部,或悄悄滑落在地,安逸地等待主人再次恩宠,不卑不亢地舞弄它的身姿,摇摇摆摆宣泄着它的欢脱。
而今,电风扇、空调在不断取代蒲扇的地位,这两件现代化的电器,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清凉,特别是空调,更是炎热城市消暑不可或缺的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惧它,可又离不开它,它又是无比纠结的存在;是的,空调病的诞生就因它而起。简言之,空调病其实就是由于空气干燥造成的疾病。眼睛干涩、嘴唇干;皮肤呼吸受阻;鼻黏膜、气管黏膜干裂;严重者会四肢无力,记忆力衰退……分析之就是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再有就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难以适应,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吗?危言耸听?不是,事实如此,没有任何夸大其辞。它特别喜欢侵袭老人、儿童等弱势人群,“欺软不怕硬”就是它的得意之处,它就在“离不得近不得”的状态中得意的存在。
来一把蒲扇吧!
老人,没有忙碌的工作要打拼,行走在街角,溜达在公园,手拿蒲扇,举过头顶,遮阳蔽日;更可以在需要凉风之时摇起蒲扇,坐在小河边,树荫下,凉亭里……享受蒲扇带来的自然清凉;一摇一动,左手右手,来回交替,舒经活络,不必担心阴风入骨,因为那风轻柔自然;不必担心伤风感冒,因为动动更健康;不必担心眼干口涩,因为满眼绿意,空气流畅,好个舒爽。
孩子,嬉戏玩耍,额头沁出的小小汗珠,更需微风舔润,蒲扇在手,随时摇来清风,敛去燥热;邀来恬静,抹去浮躁;丝丝入怀,缕缕心动,清凉一下,一夏清凉。
我们,也应该回归自然,尽量减少电扇、空调的使用,迫不得已而为之,也要为了自己的健康,切不可贪恋,适时通通风,换换气,迈迈腿,扭扭腰,最好摇起蒲扇,环保自不必说,健康才是硬道理。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白居易的诗句对它做了最好的诠释。
让我们为找回这有些逝远的传说,一起动起来吧!
蒲扇入手,藏月入怀!
2017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