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扇

文/方颖

图片发自简书App

蒲葵扇俗称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亦称“葵扇”。

炎夏可用来扇风,得一份清凉。

在城市中,蒲扇差不多已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了。

可我家他,却偏爱它。初夏一到,他就赶快取来,放置枕边、桌边,随手可取之处,手持蒲扇,微微细风,直面脸颊,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到了仲夏,更是勤不离手,想要大风,手力加大;需要微风,轻摇蒲扇;细细听来,蒲扇在一摇一摆中会发出吱嘎吱嘎声,张开的叶片,坚挺而柔韧;密实的叶茎,不断不顿,合着顺畅的经络有条不紊的连到叶柄;硬气的长柄,在手的左右下随心摇曳,恣意来风;惬意有之!

炎夏难得的一份静谧由它而来。

安静的夜晚,躺在他的身侧,热浪被它扇动,扭捏着拐弯离开,取而代之的是阵阵静风,徐徐而来。轻风入身,伴着温柔的吱嘎声,就是一首安神的催眠曲,我没了酷热的烦躁,安然入睡;而他,晃动蒲扇,闭着眼睛,早已习惯了的动作,为我?为他?蒲扇也知道。入眠后,蒲扇或静静躺在他腹部,或悄悄滑落在地,安逸地等待主人再次恩宠,不卑不亢地舞弄它的身姿,摇摇摆摆宣泄着它的欢脱。

而今,电风扇、空调在不断取代蒲扇的地位,这两件现代化的电器,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清凉,特别是空调,更是炎热城市消暑不可或缺的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惧它,可又离不开它,它又是无比纠结的存在;是的,空调病的诞生就因它而起。简言之,空调病其实就是由于空气干燥造成的疾病。眼睛干涩、嘴唇干;皮肤呼吸受阻;鼻黏膜、气管黏膜干裂;严重者会四肢无力,记忆力衰退……分析之就是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再有就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难以适应,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吗?危言耸听?不是,事实如此,没有任何夸大其辞。它特别喜欢侵袭老人、儿童等弱势人群,“欺软不怕硬”就是它的得意之处,它就在“离不得近不得”的状态中得意的存在。

来一把蒲扇吧!

老人,没有忙碌的工作要打拼,行走在街角,溜达在公园,手拿蒲扇,举过头顶,遮阳蔽日;更可以在需要凉风之时摇起蒲扇,坐在小河边,树荫下,凉亭里……享受蒲扇带来的自然清凉;一摇一动,左手右手,来回交替,舒经活络,不必担心阴风入骨,因为那风轻柔自然;不必担心伤风感冒,因为动动更健康;不必担心眼干口涩,因为满眼绿意,空气流畅,好个舒爽。

孩子,嬉戏玩耍,额头沁出的小小汗珠,更需微风舔润,蒲扇在手,随时摇来清风,敛去燥热;邀来恬静,抹去浮躁;丝丝入怀,缕缕心动,清凉一下,一夏清凉。

我们,也应该回归自然,尽量减少电扇、空调的使用,迫不得已而为之,也要为了自己的健康,切不可贪恋,适时通通风,换换气,迈迈腿,扭扭腰,最好摇起蒲扇,环保自不必说,健康才是硬道理。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白居易的诗句对它做了最好的诠释。

让我们为找回这有些逝远的传说,一起动起来吧!

蒲扇入手,藏月入怀!

2017年7月4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蒲扇 又是伏天,天热的如蒸笼, 无处不是热烘烘,把人折腾。现代化设施空调, 在此季节大显神功, 空调一开, 室内瞬...
    阿超Lilian阅读 2,895评论 0 0
  • 蒲扇 又是伏天,天热的如蒸笼, 无处不是热烘烘,把人折腾。现代化设施空调, 在此季节大显神功, 空调一开, 室内瞬...
    阿超Lilian阅读 1,378评论 0 0
  • 文/青山若夫 夏夜悠悠,故事长长。 月光如瀑,洒在院坝里那棵硕大的柚子树下,河风起时,斑驳的光影在地上摇来晃去、跳...
    青山若夫阅读 5,812评论 29 66
  • 那么多关于去哪儿的想法,在这个炎炎的暑假真正到来之时全部作了废。 “热,真的是太热了!”好像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类...
    默默huangjuan阅读 3,325评论 18 14
  • 再一次踏进充满黄土气息的小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儿时的小院模样,到现在也不曾改变。院子里的枣树向漆黑的夜空伸出了几...
    蔓露阅读 4,5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