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对我来说最珍贵的两句话:
其一,话是基于什么说出来的:眼里有人,心里有爱。
其二,换了词语就换了脑袋。脑袋就在语言里,孩子也在你的语言里,你的生活在你的语言里,你的人生也在你的语言里。
学到第5课我更觉着说服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跟谁说,说什么,怎么说,结果会千差万别。阿布老师让体会下曾国藩故事里的这两个词,画面感颇多。说到曾国藩的屡战屡败首先浮现出的画面就是溜肩膀,墙角缩的一位伪爷们。军师的屡败屡战浮现出的画面则是满脸是血依旧端坐马上,飒飒风姿的遥望远方,大丈夫的感觉。用词顺序颠倒侧重点就变化了,语言的力量。
阿布老师说当我们面对孩子,不论他做什么带给我怎么样的心情,喜欢还是讨厌不在孩子身上,是在我们的语言里。学完这一段,一天晚上娃回来写作业,现在刚开始用钢笔,还处在好奇中,写了一会就打开看看还有多少墨水,想快速把这个墨水用完试试怎么给它灌墨水。可写了好多了,拧开还有很多,一会又拧开看,还总问什么时候能用完啊。后来觉着不过瘾,又拧开看,这次把墨囊拔出来往上推墨水,一不小心作业本、课本,和台泥上好几大滩墨水,手上笔上也往下滴答墨汁。小眼睛偷偷撇了我一眼。快去洗手吧,顺便把钢笔上的也洗干净。洗干净回来我递给他一张纸巾,把钢笔擦干净然后吸台泥上的墨,作业和课本让它自己晾干。再灌墨水时,我说,你知道吗?妈妈小时候刚开始用钢笔的时候,也是想知道这一管墨汁可以用多久,能写多少字。就像刚有电子表总想看看几点一个感觉。就是我们小时候是那种挤压式的墨囊,没你这个发挥余地大。我还找出一支珍藏多年的个出口版的英雄329送给他试试挤压式的墨囊。小家伙觉着挤压式的墨囊比抽拉的吸得多,我说我也感觉是。鼓捣完钢笔已经快10点了,这小子才塌下心来写作业。很快就写完了。收拾书包时看见灰色台泥上两大块黑点,问我妈妈这怎么办,还能洗掉吗?我说哪天你帮我洗洗呗,他说好。那要是实在洗不掉呢?我说如果实在洗不掉就翻过来铺呗。我问他这回你知道钢笔水怎么灌了吧?嗯。如果在学校遇到同样的情况你就知道怎么处理了,在家弄明白总比上课手忙脚乱,墨水满天飞强点吧。小子说,你心态真好!以前我肯定会想这个臭孩子,不好好认真写作业,一会看下笔一会看下笔,磨磨唧唧,这作业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呀!还睡不睡觉了。肯定会制止的,再怼人家几句。孩子的感觉和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虽说是牺牲了一些早睡觉的时间,但是他在很平和的状态下弄明白了钢笔水到底是怎么进出的,也能熟练的操作,也是个不小的收获。心中看到娃的那个点,用什么样的话说,喜欢和讨厌就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娃也会感觉到妈妈是跟他一头的。
换了语言就换了脑袋。脑袋就在语言里。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脑袋!孩子也在你的语言里,你的生活也在你的语言里,你的生命也在你的语言里。口吐莲花,福德到家,口吐豆腐渣,生活苦哈哈!昨天这段文字回味了很久,还是没想好怎么写。今早就上演了一把苦哈哈VS福德到家。昨天大雪。早晨先生起来就去铲雪了,过了一会就回来吃早饭,我问他,雪铲完了?他说嗯!这么快呀!你不会是就把咱们家和大姐家(邻居)附近的铲干净了吗?是啊!先生说东西两家不也得出来扫扫嘛!我跟他说你没发现吗,整个冬天一共下了四场雪,每次都很大,但每次下雪扫雪的时候就只有我们一家在。先生也认可,还真是!吃完饭咱们一块去都弄利索了吧!今天白天温度高,好多雪都化成冰雪混合物了。铲了一会,估计是累了,娃就问我,为什么每次都只有我们扫雪呀,东面这家也老来,下雪怎么就不来呀,来了还可以一块扫扫雪。坏了,这小子耳朵真长,我和爸爸唠叨的几句又给他听去了!转念……我说,孩子,下雪本来路就不好走,人家也不常在这儿住,我们家是这一排唯一一家常住人口,二排排长,所以每次下雪肯定能赶上,就扫扫呗,扫干净不滑,人走车走都方便!你说呢?娃不问了,继续铲雪。假如我还是上午跟先生唠叨的那几句,活是干了,一肚子埋怨,你不苦哈哈,谁苦哈哈!那样也就给孩子播下了苦哈哈的种子。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不同的角度和心态,结果也是那么的不一样!
虽说清理了将近一上午,上午就没时间写作业了,大家还都累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