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是一副流传千古的对联,巧妙地将六位文学家融入对联之中,可谓是融文学性与趣味性一体。
其实,如果纵观古今的话,就不难发现这种将名人名字嵌入对联的做法并不罕见,对联从古到今都是中国民间一种极受民众欢迎的文学形式,而且随着对联的发展,对联还和中国古代其他文化融合起来,使对联拥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比如,对联和姓氏文化融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姓氏对联,人们将与自己同姓的名人写入对联之中,不仅让与自己同姓的名人被更多人知道,而且也增加自己这个姓氏的自豪感。
比如,刘家人就曾经出过一个由刘姓名人堆叠而成的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很快周姓的人也不甘示弱给出了自己的下联,同样是霸气十足。
那么,周家给出的下联是什么呢?姓氏文化和对联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姓氏文化和对联
姓氏文化在中国起源很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不过,最开始的姓氏和我们今天认知中的姓氏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往往将姓氏当作一个词语来用,但是在姓氏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姓和氏却是有着极大差别的两个词语。
简单来说“姓”是用来区分血缘的,同姓的人往往是从同一个先祖身上分化出来的,有着共同的血缘,所以中国古代有着“同姓不婚”的说法。而氏是区分贵贱的,因为氏的来源主要有先祖的封地、官职和封号等。而这些都是贵族所特有的,所以贵族有姓有氏,贫民则有姓无氏。
比如人们所熟知的屈原,他其实不姓屈,而是姓芈,屈则是他的氏,因为他的先祖受封于一个叫“屈”的地方,所以后人便以屈为姓。而当时楚国的王族是芈姓熊氏,这就说明他们和屈原其实有着相同的血脉,只是等级高低不同罢了。
后来由于分封制瓦解,原来分封的贵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氏”也就没有存在的现实基础,到汉代人们就不再刻意强调“姓”和“氏”的差别,只是统称姓氏了。
再到后来,对联出现并被广泛使用,各家祠堂之上都会悬挂楹联,为了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家的著名人物及他的美德懿行写入对联之中,这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姓氏对联”。
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平时老百姓在写对联的时候,也会有意地把与自己同姓的名人写进对联,以昭显自己这个姓氏的光彩之处。引言中提到的刘家人出的上联便是属于此类。
那么,刘家人出的这副上联的名人到底都有些什么非凡之处?紧接着的周家人又会怎样接招呢?
刘家人的上联
刘家人的上联是“刘邦刘备刘德华”,乍一看不过是三个刘姓名人的堆叠,没什么特殊之处,其实不然。
首先从时代上看,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开创者,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而刘德华则是当代的歌星。这三个字中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这也就说明了刘家的人才横贯古今,一脉相传,从来没有断绝过。
其次从领域上看,刘邦和刘备都是开国君主。刘邦原本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却通过秦末战争,推翻了秦朝,打败了霸王项羽,赢得了汉室天下。
刘备也是贩卖草鞋出生,但他却先后获得了关张赵和诸葛孔明的跟随和帮助,在群雄纷起的汉末乱世之中,立住了脚跟,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创立蜀汉,这二位都是政治领域的枭雄人物。
而刘德华则截然不同,刘德华是当代的一位大明星。他不仅歌声出众,是四大天王之一,代表了华语乐坛的一个时代,而且他还参演了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是影视歌三栖的全能明星。
所以,刘邦刘备是政治军事领域的代表,而刘德华则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将这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其实也是在说刘家人文武全能,在各个领域都有顶尖的优秀人才。
那么,面对这样一副对联,周家人又会怎么接呢?
周家人的下联
刘家人一口气推出了古今三位刘姓名人,周家不仅没有被吓倒,还很快给出了自己的下联,那就是“周勃周瑜周润发”。
周勃是汉初老臣,在刘邦反秦之时,便追随在刘邦身旁。刘邦驾崩之后,吕后掌权,诸吕作乱,身为老臣的周勃则是在平乱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匡扶汉室的一根定海神针,用他与刘邦相对也是不遑多让。
周瑜则不用多说,他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大都督,少年奇才。在《三国演义》中,面对曹操的大军他凛然不惧,与诸葛亮商议,用火攻之计,烧得曹兵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东吴之困遂解。用这样一个人物比刘备也是旗鼓相当。
而周润发与刘德华一样,都是华语影视的著名男演员,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周润发同样有着许多优秀的代表作,是一代国民记忆中的经典。所以用周润发和上联中的刘德华相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而且周勃周瑜周润发三个人,同样也是两个古人一个现代人,古今皆有。周勃周瑜是政治军事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周润发则是影视行业的巨星,同样是覆盖多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与上联对得严丝合缝。
当然,如果严格说来,这副对联在平仄音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过这副对联也只是人们闲暇之时的玩笑之作,也不必太过认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