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民日报》,莫言的文章,我很喜欢,没想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评论文章,能写得这么平易、通俗。
是探讨影评价值所在的文章,题目忘了。
说到三次观影,分别是70年代电影《卖花姑娘》如今的《芳华》90年代初《红高粱》,莫言强调了自己作为一般观众,怎么点评电影,需要怎样的影评指导。
第一部电影《卖花姑娘》是看了两次,第一次看的时候,是饿着肚子和生产队的伙伴跑到放映点看的夜场,因为剧中卖花姑娘的跌宕命运数次掉金豆豆,回生产队又被队长狠批差点吃不成饭;第二次看,是因了自己青年时的观影经历感慨万千,因此再一次泪流满面。
因此,说到《芳华》这部电影为什么让自己屡屡落泪,莫言有真知灼见,他说,是因为经历过那段岁月,感同身受,因此,处处情感都有契合点;
而有的评论者,并不以情感的唤醒或者惹人泪下作为影评的点,动辄谈思维的深度、哲学思辨,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他这样的“一般观众”看。
我想,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说自己是“一般观众”,低调如此,谁还好意思说自己“不一般”?因此,那些不好好说话,只追求思想的高度不重视人心的温度的影评人,该好好看看!
《红高粱》这部片子,大家或许都知道,是根据莫言的作品做的改编,因此,被邀请到现场看拍片的莫言,回忆起目睹了一上午都拍不下一个镜头的场面又看电影,愣是只想笑根本就沉不下心看。
所以,莫言说到他认为电影评论不仅要看艺术层面,还得从技术着眼。
接下来,针对电影作品良莠不齐,也不尽是真和善,很需要影评人辨伪存真,去粗取精,做价值的导向。
最后一段,莫言也是很平易的写法,就把前面几段的关于影评的要求做了综述。
朴实的文风,深入浅出的文字,来自莫言。
学习不容易,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