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电视剧《都挺好》特别火,我一向不追剧的,不过会看许多剧评。
《都挺好》这部剧,讲的是一个重男轻女家庭的恩恩怨怨。每看一篇这部剧的剧评,我心里都会暗暗绞痛。而后为中国女孩感到悲哀,进而想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糟粕,究竟要到何时才能彻底改变?
剧中的苏明玉是一个被全家人轻视的女孩,与原生家庭决裂,无依无靠的她最终成为社会精英、成功人士。剧的最后她还是与家人和解了,原谅了他们。而促使和解、原谅的一个直接因素是:苏明玉有钱,帮完亲爹帮亲哥,连哥哥家的保姆费都是她付。呵呵,所以肯定会和解的,亲情嘛,血浓于水,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难到还能老死不相往来吗?
对于这样的结局,有很多网友都不买帐的。说是,如果苏明玉混的没这么好呢,结局又会如何?然而,这样的结局,苏明玉这么多年的委屈又向谁说?
这一届的网友好耿直,好天真。他们真的不太了解这个社会。接下来,我给大家说说我周围的真实案例。
我一姐们,去年给他爸爸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这本来很好,但她无意中跟他弟说了一嘴,他弟当场就来一句:“你做女儿的,给家里买点东西不是应该的嘛。”她当时也再没说啥,但过后心里特别难受,她难受她弟的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然后诉说了一下她们家状况。她从小学毕业就在外打工,挣的所有钱全寄回家了,她体恤爸妈种地辛苦、挣钱不易,还要供弟弟上学,给予弟弟更加的多,要啥买啥,有求必应。结婚以后两口子在外打工,日子不好不坏,算不上富裕。弟弟两口子一个公务员,一个市医院大夫,按揭买了房。妈妈在给他们带娃,爸爸种地一年下来省吃俭用的攒钱帮他们还房贷。然后她又说,这些都没啥,这都很正常。但是她想起她生了老二之后想让妈妈帮忙带一下,全家都是反对的声音,她伤心了。她为娘家做事,所有人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她需要帮忙,他们又觉得你就是泼出去的水。所以她难过,她难过弟弟的那么理所当然。
今天来店里一个顾客,找我老公给他量房做装修。我知道他去年盖的房子,他自己五十多岁了,也不上班不挣钱的,他盖房的钱是儿子儿媳挣的,因为房子是给儿子盖的。按他说的情况,盖房的钱款还有欠帐,怎么这么快又要装修。聊了一会,才知道,做装修的钱是他女儿出的。因为盖房时经常来店里买东西,也算熟悉了,我就直接说:“怎么可以要女儿的钱呢,这房子不是给你儿子盖的吗?”他说:“找女儿好要,找儿子要,他总是各种费钱各种不高兴,女儿不会这样子的。原来他们两口子连带儿子的俩孩子生活费,平时都找女儿要的。”找女儿好要呀,女儿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嘛。今天这个顾客的事情我都有点心绞痛,爹妈自己不挣钱,哥嫂攒钱盖房子,当女儿的给爹妈侄儿们生活费。但是,我们无法去问凭什么?写到此处,又想起《欢乐颂》中的樊胜美。无处去问凭什么,也没人会回答你为什么。
如果以上这两个例子都不算什么的话,我周围还能找出更过分的来。有时候真替她们不值,可谁也无法改变这个现状。
同村有一个真人版的樊胜美,人长的特别漂亮,也很能干。也是小学毕业就外出闯荡,现在在市里开着家烟酒店,早几年都买了房、买了车。她弟弟在帮她送货,还算不错。她爹赌博,她哥赌博。她经常替她爹她哥还赌债,全家大小生活费都是她出。她自己没结婚没孩子,也为了让她嫂子和她那个混帐哥哥继续过下去,她把她嫂子还有她俩侄子的生活费、学习费都出了。她偶尔也会在朋友圈抱怨生活的不公,可是这种不公的根源在哪,我们无从得知。只能暗暗替她感到不值。
这些都不是个例,在中国,在我们周围不知道还有多少苏明玉和樊胜美们。有些女孩是爸妈的小棉袄,而这些女孩不只是小棉袄,更像是摇钱树。
去年网上流行过关于重男轻女的一句话:“把爱给了女儿,把家产给了儿子。”其实每一句流行语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道理,但这已经算是很好了,因为在我们之间、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连一丁点爱都没得到过的女儿,还有非但没有爱,还要被无限索取的女儿!比如苏明玉和樊胜美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