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9日 周二 雨
今天的晨诵,小动物们再次成为孩子们关注的主角。
《小猫拉车》是一首特别贴近孩子的童谣,把孩子们喜欢而又两两相对的小动物变成童话般的诗性语言,生动地展现在孩子的眼前。当复习完前面两首小童谣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读起它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他们安静下来,乖乖地指着文字跟我读起来。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家长在家提前练读。
读熟之后问他们:“你们发现这首童谣里的小秘密了吗?”问完之后自己又在心里疑惑着:“这样问,孩子们能听懂吗?”没想到,孩子们马上就七嘴八舌地嚷起来。隐约听到龙俊朵的声音,好像是说每两种动物是互相克制的,很具有概括性的语言。心想,待会儿找她总结。于是先抽其他同学回答。其他孩子都是拿具体的两种小动物来说,如黄鼠狼吃小鸡,所以小鸡不做黄鼠狼拉的车。最后找龙俊朵说,没想到她瘦其他孩子思维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也说到具体的小动物上去了。哦,这就是孩子!只好自己做总结了。
不过孩子们的回答很具象,但我感觉得到他们已经感知到这首小童谣的写作方法了。就请他们也来仿照着说一句吧。先请的几个孩子都还遵循原文的规律,说着两种小动物之间的事。比如:“青蛙拉车,蚊子不坐。”“小老鹰拉车,小鸡不坐。”到杨俊浩说时,他竟然冒出了“老鼠拉车,奶酪不坐。”其他同学哈哈大笑起来,“奶酪是食物怎么能坐车呢?”
我感觉到杨俊昊的小脑袋瓜里一定想的是图话书、动画片、童话里的奶酪。孩子的童心、想象力过早的泯灭是件可悲的事,可别让童话世界的光芒过早地离开孩子的心田。
“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给奶酪画上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他不就可以坐上去了吗?”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再次大笑起来。于是思路一下子全打开了,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快要下课了,我说:“你们还有很多想说的吧,那今天晚上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帮忙记录在书上,明早我再给说的好的同学贴小红旗。孩子们一下子又炸开了锅,一个个翻开书,互相炫耀今早刚得的小红旗。哈哈,孩子真好哄!
晨诵很愉快,写字课就让人痛苦不堪。
今天三节课,只写了两个字——“禾”和“火”。两个字涉及到三种新的笔画——撇、竖撇和捺。而且这三种笔画很难写好。这两个字的间架结构,孩子们也很难把握好。
先是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教着写,接着一个字一个字地书空,记笔画顺序,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把着手教着写。只有极个别的孩子不用我手把着手能比较好地写出来。
三节课下来,本来因为感冒发炎的喉咙痛得更厉害。放学时,几乎讲不出话来。还是请朱老师帮忙念值日生名单的。也不知今晚嗓子能不能好。
大概是因为看惯了高年级孩子的字,看着孩子们写的“禾”和“火”就是觉得不好看。有老师说能写这样就不错了,不要要求过高。我要求过高了吗?可是如果一直让他们就这样写下去,习惯了,改不了了怎么办?字可是人的“第二外表”呀!明天还得练。(也不知今晚作业中,孩子们写的怎样?)我是不是有强迫症?或者,说好听一点,完美主义者?
因为写字,焦头烂额,今天的音乐都忘记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