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我要用来写我女儿,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意外。是的,尽管从她一出生,我就陪在她身边,离开最久也不过一周而已。但平时对于她的生活起居很少管,也很少操心她的事,所以我总觉得并不了解她的真正情况。说起来,妈妈做的是很失职。
这个暑假,我俩朝夕相处,并且已经决定下个学期开始,我带她去我学校上班,为了让她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我会刻意引导她。比如,过去她很快就能背会一页《笠翁对韵》的内容,并且用手指着字背。但其实她一个字也不认识,哪怕是每一页都出现很多遍的“对”字,她也依然不认识。点字和识字在她身上完全脱节。为了让她多认点字,我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反复指认汉字、写字卡抽念字卡等,一开始并不奏效。她的习惯还是背,抽出来一个字还是不认识,一个“白”字,我交了20遍都不止,气的我朝她大吼。后来就认的越来越快了。
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奈何儿子磨磨唧唧,拖拖拉拉。之前从表面看,觉得女儿比儿子强多了。这一个月相处下来,我发现他俩是真像他们的爷爷,做什么事都得喊很多遍,而且做的非常慢。我仔细观察后才发现了女儿的问题。她并不是这一件事做的慢,而是她进入状态比较慢,中途还有很大可能注意力不在做的这件事上。比如弹古筝,课前我已经告诉过她琴弦位置了,等老师上课讲完,她依然没有其她小朋友回答的快。我观察她,老师两时候她没认真听,老师让找位置时候,她开始找的晚。舞蹈课放学时候,她从来都是慢慢收拾东西,现在队伍的最后面走出教室。观察结果原来是注意力不集中。我采用谈话法,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并且讨人喜欢,好在她比较听话,最近已经好很多了。
再看生活习惯,不讲理,完全以自己为中心。有一天她让爸爸给她买3张贴画,她爸爸第二天就出差了,没顾上,委托我给她买,我当天晚上就买给她了。等她爸爸出差回来,已经是晚上了,还是要爸爸买贴画。爸爸带她出去,转了一圈,大部分店铺都关门了,少数开门的也不卖这个。她不依不饶,说爸爸骗人等等。她爸爸第二次出差不敢回家,先去买了贴画才回来。
有天晚上,我问她:“爸爸重要还是贴画重要?”她说爸爸重要。我又问:“爸爸出差回来开车7个小时,很累,他不敢回来,怕你不依不饶的找事,先去买了贴画。你觉得爸爸应该先回家休息还是先买贴画?”她说应该先回家休息。之后我们约法三章:不能提无理的要求,即使爸爸妈妈答应你的事,如果情况特殊没有办到,不能不依不饶,但爸爸妈妈一定会尽快兑现。
这几天进步很大,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让我请假她这一天的表现。之前,我不是那种善于表扬人的人,尤其是当面表扬。现在,我会及时表扬她一天好的情况,也会提出不足,希望她第二天能更好。她也进步很快,这两个月的假期结束,适应小学生活应该不难了。
用心地跟孩子相处久了,才能发现她的问题,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平时忙别人的孩子,假期认真跟自己的孩子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这个假期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