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了《空气有质量吗》一课。
一、导入环节:回顾复习上节课压缩空气的对比实验,提问学生上节课拿空气和什么做对比?追问比起水和石头来说空气有什么样显著的特点?学生回答空气非常轻。然后追问:空气很轻,那它有质量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猜测。
那么接下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学生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有的说可以用称去称量,有的同学提到了天平。教师要一一分析他们提出来的实验方法以及用到的工具(比如说用称去称量的话会比较难操作,因为空气很轻也很难得到称量数据)在学生提到天平的时候,可以展示一张PPT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用现有材料设计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猜测。教师对实验方法做出小结。
*留下悬念:如果空气真的有质量,天平才会倾斜,如果倾斜,能倾斜多少?引导学生伸展双臂当天平去演示平衡和倾斜。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加深他们的感受。
二、探索环节,学生分组展开试验。
三、探讨环节:
分析1: 在打入10筒空气之后,天平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学生回答向皮球一端倾斜, 放气之后呢?向豆子一端倾斜。因此得出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问他们和最初的猜测一致吗?
分析2: 十筒空气的质量等于多少颗豆子?统计小组结果,有的小组是五颗,有的是六颗,有的是七颗,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豆子的大小不同导致每颗豆子的质量不相同、打气的力度不同(或漏气)导致打入空气的质量也不相同、天平倾斜的角度非常小,学生没有判断准确是否平衡,导致加入的豆子过少或过多。而以上的就导致实验中出现了误差。这里我还延伸到生活中的核酸检测例子,医生拿到我们的样品之后要做很多重复实验才能消除误差得到最终结果。
反思:本节课用的爱牛科教的教具,天平非常容易散架,导致在很多班做实验的时候一度出现豆子撒了的现象,实验本身并不困难,但是需要非常谨慎小心的操作。在后来上课的班级需要提示大家可以用手轻轻扶着横梁,感觉快要平衡的时候再把手放开,用豆子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