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用餐的一般流程为:挑选菜品,刷脸比对,比对成功,支付费用。
刷脸比对环节,需要有人员底库,所以比较适合公司或组织内部吃饭的场景,此时底库为全体公司成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底库人数有限。市面上一些流动场景(超市、餐馆等)的刷脸支付产品,通常在支付费用时对接支付宝,所以用户注册时只要输入支付宝绑定的手机号,然后刷脸录入底库头像即可,或者在支付宝APP中开通“刷脸付”功能,开通时需要录入底库头像。这种情况下人员库将非常庞大,可以说是所有开通了”刷脸付“功能的支付宝用户,在不同环境和妆容下容易造成误识别,导致在同样开通了”刷脸付“功能的其他人的支付宝中扣除费用。
支付费用环节,可以考虑很多方式,这也是产品差异化的主要环节。在没有打通支付渠道的情况下,可以:
1、仅在页面提示扫码支付,旁边贴出商家二维码,用户刷脸后自行扫码支付,这样刷脸仅记录吃饭的人员、时间、地点;
2、刷脸比对成功后,页面弹出二维码进行支付,本质上与(1)相比是换汤不换药,用户操作并没有减少;
3、在系统能够获取用餐费用的情况下,将ipad的摄像头打造成读码器,用户出示支付码即可付费,这其实与独立在外的读码器没有本质区别;
4、人员头像绑定校园卡、工卡等,在系统能够获取用餐费用的情况下,直接扣除校园卡、工卡中的余额,这需要二次开发时与需求方所独有的支付方式打通,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在学校食堂的半封闭场景(一般不允许外来人员吃饭)下实施;
5、应用场景最广泛的是,绑定支付宝或微信,在系统能够获取用餐费用的情况下,直接扣除支付宝或微信中的余额,但是必须与阿里或腾讯合作,但恐怕很难,因为他们本身已经在做这一块,但也有机会,因为算法上存在人员库爆炸的问题。
下面主要讨论(4)的情况。这种刷脸用餐方式正在陆续走进各个高校、高中。通过与校园卡合作,在第一次注册时绑定其头像与校园卡,这个头像可以是现场采集的,也可以直接取校园卡制卡头像或其他学生信息中存在的照片(这样就不会有注册过程)。而用餐费用的获取,通常是通过带有芯片的碗和盘子来计算。
以下是一些实际的使用场景:
”某高校教职工学生共3000多人,中午就餐人数大约1500人,以前集中就餐时间为中午12时到12时40分,但刷脸结算运用后,大大节省了排队支付的时间,集中就餐时间缩短了近一半,为学生争取了更多的午休时间。“
也有不连接校园卡的,而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来完成扣费。刷脸吃饭的需要进入相关的公众号,在指定的虚拟钱包充值,用自己的手机先上传自己的头像及资料。这种在虚拟钱包充值的方式本质上是间接使用微信支付,不过巧妙的是线下拍照注册环节可在线上的公众号内完成,有点像一个小范围内的支付宝了。
“我们食堂也刷脸,但实际时间远不止一秒,所以大部分还是刷卡”。这是网上一则刷脸吃饭新闻下的真实评论,可见这些号称快速识别的机器,算法上并不优越,起码跟商汤比起来完全没优势(当然可能有价格优势)。所以这一块仍然有发展前景,用户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有些异常情况也需要注意:由于妆容、光线等原因识别不出来,则需要保留备用方式(通常是原有方式),虽然看似要用两套设备,但效率上已经大大提升;误识别的情况,导致扣除他人的余额,考虑可以通过误识反馈来修改。
在当前的中国市场,凭借着支付入口的占领,刷脸支付功能已经被微信和支付宝逐渐垄断。就产品定位来说,商汤要想在刷脸支付的垄断里谋求发展,应致力于打造一体化服务。如某公司的食堂刷脸吃饭,支付方式可以是支付宝,当然自动扣除工卡余额最好,最主要的是进行记录,同时该公司的门禁、考勤等设备都是接入SenseLink后台系统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对员工进行全方面的记录和跟踪,实现我们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愿景;再如酒店的餐厅,房客在入住时肯定要通过SenseID进行人证比对,将抓拍照片作为该房客的底库照片,这样房客进入餐厅时就可以刷脸了,费用可记录下来,在退房刷脸时一次性缴清;再如网吧购买零食,网吧登记时同样需要通过SenseID进行人证对比,顾客坐下来刷脸开机,去购物架上挑选零食并进行刷脸记录,最后顾客刷脸关机时将结算网费和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