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
我们的思维有时候会制造陷阱,陷阱就像一堵围墙,将我们和真正的世界隔离开来,我们亲手搬砖垒墙,却越勤奋越狭隘。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心智模式呢?
不如养成“复盘”习惯。
复盘就是将做过的事重新推演,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失败的教训。
让我们先回忆最近做过的一件事,然后跟着复盘流程一起做一次复盘。
第一,回顾目标。
问自己三个问题:
做这件事之前,你的目的或期望是什么?
这个目标设定得靠谱、精确吗?
有没有发生“目标损耗”?
目标损耗是指,由于不愿承认计划和现实差距而产生的偷偷降低目标标准的行为,比如你计划背100个单词,实际只背了50个。
第二,评估结果。
问自己三个问题:
满分10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为什么扣分?
如果能够再提高一些分数,你希望提高在哪里?
第三,分析原因。
回顾事情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并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原因。
问自己三个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做法,是不是已经全力以赴?
如果有合作,各做是不是为别人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支持?
对不可控的因素,有没有充分沟通,及时跟进进度,提前做好控制风险工作?
第四,总结经验。
问自己五个问题:
哪些事情应该坚持做,哪些应该马上停止?
哪些人、哪些行为的价值值得重新评估?
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具体该如何做?
对整个事情背后的规律,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有没有哪些“经验”其实只是假设?
假设“读书”可以增“智慧”,所以囤积书单;
假设“小习惯”不会有很大效应,所以不关注。
一次次复盘,其实就是一次次自我升级“假设”的过程。
假设变了,行为也会改变。
所以,可以在“假设”升级的基础上,再制订下一步行动计划,来进一步巩固这种“新假设”带来的习惯。
复盘的感受越及时越好。
每一件事结束时,或者每天结束时,进行有效的复盘,一定可以帮我们从埋头做事的“混沌”中抽身而出,让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做过的事。
发现做得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总结优化经验,并从失误中学习教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调整更好的心态,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听课
今天我第一次听刘一苇老师的线下课,在很多问题上调整了我的认知,能免费听到他的课真的特别感谢院长。
给大家分享几句课上的话!
1、很多时候发现我们啥都能接受,就是不能接受实话。
2、风险和受益成正比。
3、越是基层的人越爱讨论与自己无关的事。
4、我们要教会孩子做个正常人,而不是圣人。
5、从今天起将消费的习惯变为投资的习惯。
6、当你对自己不自信时,才过于担心孩子没出息。
7、人成长的第一步是敢于承认自己不行。
8、人太“高”了,就会傲一一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