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跟同行的前辈在一起时,当论起专业上的事,我总会拘谨得像个听话的好孩子,只一味的附和,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心里总有个声音说,人家都已经是专家了,自己还刚摸到门槛呢。
这几年来,我常常会觉知到自己这样的状态,并常常会想起读书时代学的其中一篇文章,好像题目叫《论怀疑精神》的。每每这时,我也总自问,是不是太过迷信权威。
后来接触了心理学,也因此认识了许多心理学专业的前辈以及专家老师们。学心理学的老师都非常谦虚。无论他们自己是不是一个专家,对方是不是一个刚入社会的学生,当对方跟他们说向老师学习时,他们总会说互相学习,并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质。不知这话是面上功夫还是出自真心,我也试着学着老师们的样,放下比如社会地位、身份等外在东西的比较,仅从人的内在品质去积极看待他人,深切的感受到确实可以从每个人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但是和权威在一起时,我仍然没有突破,依然是那个乖孩子。本来跟权威在一起可以享受到的精神上的开阔,却因为自身的束缚,变成了不自在的感受。
今天,有一个年长的同行老师打来电话,我们很开心,而且我也感觉非常有收获的和他聊了近一个小时。我们认真的分享各自的心得,他由衷的赞赏我所做的这些事情,欣赏我具有的一些他看来非常珍贵难得的品质,而我可以非常有信任感的说出我的烦忧。我因为他的排忧而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也因为他的分享而想要见贤思齐,也准备刻意培养一些好习惯。而我们也一致的总结,每个年龄阶段有每个年龄阶段的风景。他羡慕不来我的年轻,对未来更有希望,我也羡慕不来他年长,孩子们都长大了的自由。所以我们都不用活在过去,也不要活在未来,就活在当下的每个阶段就好。
这位老师做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扎扎实实的帮助过很多孩子。我和他打交道的这些年里,他从来没有讲过谈论过专业知识,却是把它融入到与人平常的交谈中,赋予人力量,增添人的信心。
在过去,这位老师对我而言,也近乎权威。然而今天,这位老师却用他的朴实给我诠释了另一种权威的存在,那是头上没有光环、脚上穿着平底布鞋,但内在却极其有力量极其丰盈有料的灵魂。
还记得刚毕业进入社会工作时,遇到年长的同事,我在心里也总会换位思考的想,经验这么丰富的年长的人跟那小年轻在一起有什么意思,什么都学不到。现在想想,是自己那时候太年轻了,只想在职场上求得好的表现和提升,还没有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看人,就好像现在只用分数就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和前途那样片面一样。
都说学习可以改变认知,这个我同意。但是生活是个大宝藏,他也会教会我们很多,改变我们很多。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去生活,用心的活在当下每个阶段里。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到随着阅历的增加而得来的越来越成熟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