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后一周,一家人去了趟日本,因为带着刚一岁出头的包子同学,所以,虽然安排得比较休闲,但还是比较累。
图为包子同学在伏见稻荷大社后山,自己下山
今天总算慢慢回到工作状态,回顾一下说点感受,贴点图。
对于出国游来说,日本是绝对的easy模式,各种指示牌基本都有英文,加上夹杂汉字的日文,连蒙带猜还是能大致明白的。而到了景区、商场,因为中国游客多的缘故,更是有很多场景可以直接说中文,有些是会中文的日本人,也有些是中国的打工者。偶尔几次碰到对方只会日文,用了翻译App,也基本解决了沟通问题。
-
对带娃党友好,换尿布基本不用担心,随时可以找到条件不错的母婴室/通用洗手间(针对家庭、婴儿、残疾人等群体的洗手间,通常独立于男厕女厕),我们在机场、酒店公共区域、商场、新干线车上、电车站、景点里……都换过,亲测ok。还有一种可以临时放置小朋友的座椅,小朋友自己没法出来,很实用,可以让大人自己方便(我没拍,下图是网上找的)。
干净,特别是针对上条提到的洗手间,用了几次以后,基本就很有信心了,不再特意做清洁动作。酒店、民宿、各种餐厅、景点、路边、商场……公共空间也都很干净。有一天晚上,外面下着雨,我懒得换鞋,穿着酒店的一次性拖鞋去了200米远的便利店买了点夜宵,回到酒店鞋底依然全白。
客气,遇到的各种日本人,当然主要是服务业的从业者,都非常客气,虽然英文不容易听懂,但都很有耐心,多说几次,多比划比划没啥问题。
关于餐厅,考虑到包子同学很难“长时间静音”,所以怀石料理这种要很久的就不想了,高级一点的餐厅也基本绝缘,最贵的一顿也就是在银座吃了顿比较网红的寿司,人均也就200多人民币,吃完感觉也就是……挺好,但估计再贵的也吃不出什么差别了。而拉面,多家的体验都是——真的好咸……
依然是吃,因为带着包子,此行完全没有夜生活,遵循他20点睡觉的规律,我们18点左右就得赶回住处,喂他吃饭喝奶、给他洗澡睡觉,等他下线了也没法出门……所以大部分晚饭都是在住处附近的便利店买点饭团、快餐什么的解决。比较下来,觉得罗森要优于全家和711,不管是货品还是店铺密度。当然,在各家便利店或超市买的食材,品质都比较有保证,价格和国内同等品质的相比,甚至更低。可能是我们逛的地方的原因,并没有发现品质一般但超级便宜的那种(类比国内超市、农贸市场里的各种散装食材?)。
关于交通,我们出行比较多是做各种地铁/电车,一开始有点晕,因为同一个车站,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站台,每趟车去哪里、哪些站停都是不同的,后来渐渐的搞明白了要看具体时刻,查Google地图,按照指示坐几点几分的车、在哪里换几点几分的车,才顺利起来。
-
各种购物,越发体会到,国内虽然能很低成本的生活,但想用好一点的东西,是真的贵,特别体现在小朋友的衣服、用具、食品上,比如下图。
见到了一些典型景观,比如继续工作的老年人(司机、服务员),都市里穿得像黑社会一般的上班族大军,快餐店里鸦雀无声各自吃,地铁里看漫画书的中年人,秋叶原路边的二次元小姐姐……
-
自动化的机器,嗯,满街的自动贩卖机,口渴了很方便。酒店里的自助洗衣房,洗衣机可以设置密码(防盗),然后和房间里的电视联网,可以随时查看有没有洗好。
-
如果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能是对年轻人不太友好吧,奋斗、上升的空间小了点,一切都已经很舒服,社会改变的动力不足。如果用一个人的年龄来类比国家,印度还在青春期,中国刚成年,美国是壮年,而日本就有点中年的感觉了,再类比企业生命周期,日本很像“贵族期”,如下图。
最后贴点图,主要是大阪、京都、奈良,本身拍的就不多,见谅啦。
大阪城
第一次去伏见稻荷大社,白天
第二次去伏见稻荷大社,晚饭后散步
第三次去伏见稻荷大社,清晨爬山,半山腰看京都(住的民宿走路5min内就到了,所以去了三次)
奈良东大寺,及附近的一些典型景色
OVER,想到了什么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