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孩子们去操场晒太阳,和班级中一个孩子聊天。我跟他约定了回家做好两件事,一把鞋子放到鞋架,二写完作业后把书包收拾好。他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突然心生愧疚,一年多了,似乎对他的关注和耐心不够,本以为他调皮,其实他很敏感。和孩子父母沟通后,才知道这孩子几乎每天都被家长挨打,才能把作业,穿衣服,收拾书包等小事完成。他现在已经不敢反抗父母,但是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就会释放一些情绪。我想起《倚天屠龙记》笔下的周芷若,并产生极大的共情。
周芷若其实是一个善良但极度缺乏安全感且被世俗道德裹挟的人。自小丧母,而后亲眼目睹父亲惨死,这些的让她内心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和自卑。
我记得书里张三丰要送她去峨眉的时候,她曾求过不想去。所以最开始去到峨眉,她是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的。她在通过听话、懂事、体贴等,来博得大家特别是灭绝的喜爱,这样她能获得稳定的关爱,服从让她安全。名门正派的名声,也能让她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但这个过程中,她就无意间忽略且压抑了自己的情绪,而她是不自知的。她是通过赵敏和张无忌的激化,一点点让自己的内心的欲望流露出来的。
第一次她内心对服从产生较大抗拒的,就是刺张无忌,那个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不想刺,但她更担心的更多的是违抗师命以及在众门派面前不刺这个魔教中人会让她失去现有的一切。第二次自然就是灭绝死前逼她的毒誓,让她第一次感觉到能带给她安全感的东西正在吞噬她自己。
她的负面情绪爆发在她栽赃赵敏的事上,她内心压抑的很多情绪都在那次有了一种复仇式的表现,她解决了所有影响她与张无忌稳定关系的人。当然,她的善良其实让她陷入自责和恐惧里。她觉得原来这种听话是很恐怖的,是让自己内心背负巨大包袱的。所以她最后选择了不遵从毒誓,和张无忌结婚,怀抱着对张无忌的愧疚(和殷素素对张翠山因为他三哥而产生的愧疚好像),但张无忌的离去严重的冲破了她的价值底线。她觉得隐忍听话无用了,让自己变狠才可以。
以后她就彻底不在隐藏自己的情绪,还会把过去受的委屈一样样报复回去(包括丁敏君)。
她确实做了一些让人厌恶的事,但那在她人生中那真的是很少部分的。整体算,她依然是个善良的好人。但有件事很现实,在大众眼中,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大家就会说她本质原来如此之坏,一个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大家却会说他本质其实还是纯良。
最近还想着再读金庸。再读金庸,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