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解民俗掌故,漫画意味深长
——潘方尔绘《民俗掌故日历》闲读偶感
(董宁文)
就在十余天前,当潘方尔先生将刚刚收到的《民俗掌故日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9月版)样书签了名送到我手上的时候,着实有点惊艳之感,虽说此前在方尔兄的微信中已陆续看到过这本书的不少内容,每一次读到,都有意料之中的意外惊喜或者说别一样的启发,大多的时候,也还有不少共鸣。
近年来,各种创意的日历书颇受人们的欢迎,有些品牌日历书连续数年推出均销量不菲,可见人们对此乐读不倦。这倒让我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百科知识的台历走进千家万户的情形来,那一阶段,这些台历无形中成了我们这些年少者求知的一种途径,确实获益匪浅。后来随着电子网络的兴起,这些纸质的媒介逐渐式微。但又过了十余年,这些纸质的日历书又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或许也是一种新民俗吧。
中国民俗学家、古典文学史家杨荫深先生的《事物掌故丛谈》自问世以来,一版再版,深受读者的青睐,从这本书中,使得人们对我们传统的民俗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杨荫这本民俗掌故选录引经据典,是一本民俗学的通俗读物。恰巧昨天有缘陪同丰子恺研究专家吴浩然兄在南京艺术学院做了一场题为“丰子恺漫画的诗情和趣味”的讲座,听后很受启发。丰子恺先生漫画我觉得除了人们所研究的诸多意义之外,我个人觉得丰先生画的就是一种属于他那个时代的新民俗画。方尔兄的漫画深受丰子恺先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觉得重要的是方尔兄也创造了一种属于他心中、他笔下的新民俗漫画,这种新民俗漫画是方尔兄对于世事的洞察、思考后,以自己所擅长的绘画语言、篆刻技艺、打油禀赋综合而成的。
前些天应邀参加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南京先锋书店联合举办的“民俗:人世与岁月的呼应唱和”——潘方尔绘《民俗掌故日历(2019)新书分享会》,在分享会上聊到我对方尔兄的漫画、篆刻,以及打油诗之于这本民俗日历的独特性,其中谈及幽默感、画面感以及善于思考的方尔兄的点点滴滴。记得那天晚上,我试举了日历中七月初七“七夕”那幅画来说明。这幅画画了两只猫,一白一黑,一公一母,关键是画上的四句打油诗“有个小秘密,其实不能说。说了也无妨,还是不说了”,你看是否妙不可言?这幅不大的画面上还有几方方尔兄所刻的印章穿插其间,为画外之意、弦外之音做足了铺垫。打油诗第一句的右上方钤有一方“累”字的小印章,接下来打油诗第二句上还有一方长一些的印文为“慢点”的印章,第四句右侧则钤有“许多无奈”,这三方印章,在四句打油诗所反映的意味之外,更给读者增加了想象的空间。更绝的的是在画面的右下方的位置,似在不经意中还钤有一方写意的肖形印,两个小人物在卿卿我我。由此,让我们由猫及人,产生了无尽的思绪。这幅画的左侧,还有一方长方形的“潘童叟画”印章,这方寓意深远的印章,我想也可能是方尔兄内心深藏的一种以童心观察这个世界,以洞察世事的老者的笔调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这本日历一天一段民俗掌故、一段掌故一幅画,可谓互为表里,相互生发。杨荫深先生所写的民俗掌故有理有据,丝丝入扣;方尔兄的漫画并不一味图解掌故,而是通过每一则掌故所激发出自己关于这则掌故给自己带来的启发,从而创作出极富生活体验与感悟的画。方尔兄的画通过打油诗的形式而提升了画外之意,与所谓“功夫在诗外”异曲同工。
随手翻到9月1日的《葡萄》,方尔兄在画上写道:“阳光总在风雨后,葡萄盛夏才熟透;朋友总说它很酸,其实等得还不够”;再翻到九月初九《重阳》,方尔兄所画一老一小手牵手在散步,画上题曰:“时光荏苒过,遥想年少时;父子手牵手,又逢九月九”。今天正是九九重阳,这让我不由想到方尔兄与他刚刚仙逝不久的父亲之间的父子情深。曾经听方尔兄说起过,几年前,他父亲病重期间无意间说过一句话,说是你只会刻印、写书法,要会画画给我看就好了。方尔兄为了给病重的父亲带来一些快乐,就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画给你看。这一说,也是父子间的一种承诺,方尔兄自小深藏心中的绘画天赋得到触发,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短短三四年间,竟然画了数千幅画,而且水墨、版画、刻瓷、紫砂壶,越玩越嗨,而且还竟然在他所擅长的书法篆刻集出版之外,还出版了《潘童叟画》、《思想的颗粒和颗粒的思想》两本画册,想必方尔兄的父亲当含笑于九泉了。这也是一种尽孝之道,不知方尔兄以为然否?
这本民俗掌故日历确实是一本案头必备之妙书,这本日历书有文;有画,有情、有趣;文字蕴藉,书画典雅,如果您有缘收藏一部,想必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者更会给你带来愉悦,因为潘方尔是一位以豁达、幽默的态度笑对生活、感悟日常并以他的漫画、他的诗作、他的书法、他的印章解读生活的妙人。你可不信我的解读,但不可不信潘方尔的真诚与痴情。
2018年10月17日,重阳节午后于金陵南郊开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