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方法很重要,书不是用眼睛读的,而是要用心读。不是说把书读完往书架上一放就算了事,而是要记在脑子里和心里才是真正的读书。
一味地读书并不能使人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一定要懂得自己为什么读书,自己想通过读书改变什么。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学术类的书籍,叫报告,不能叫书;成功学的书籍,叫鸡汤,不能叫书;心灵成长类的书籍,也叫鸡汤,不能叫书。只有列入学生必读书单的经典名著才能算得上书、好书。
初中的时候,曾经有过好多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从名著里面摘抄的语录,曾经以为,读书笔记,就是读书的时候用笔记下一些好词好句,就叫做读书笔记了。最后本子写了一堆、笔用了一堆,好像什么都记不住了。
现在想来,也是可笑。正如开篇所说的,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读书,想懂得什么而读书,根本就是然并卵。
这两年,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开始接触方法类的书籍,开始接触心灵成长类的书籍,我猛然发现,原来那么多牛人并不是无师自通的,原来天赋在技能的养成上占比是那么少的,原来心灵成长是大家都需要的,而不是让你喝了,却不长肉的鸡汤。
关于学习,也有了新认识。原来在学习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复习,而不是让自己持续暴露在各种新知中。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你试着回想一下,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你接触到了多少信息?
新闻、段子、笑话、行业咨询、娱乐八卦。到了晚上睡觉的那一刻,你可以回想起来多少。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像过了假日子一样,70%的内容都回想不起来。
读书,当然也是如此,尤其是你在没有带着目的性去看书的时候。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中,就提供了一些非常好的方法。
一、“三星”筛选法
“三星”指三个五角星(☆),分别代表在通读、重读和定位三个阅读过程中,遇到你觉得比较重要的内容所留下的痕迹。
第一颗星星,给通读时第一眼发现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星星,给重读书,继续确认的重点内容
第三颗星星,是经过前两轮筛选,大浪淘沙,你所认为的,精华内容。
*对了,这里的重点,并不是画星星,而是这本书,你要通读、重读、定位,读上三遍。
二、夹心饼干法
夹心饼干有三层。
上层饼干是信息,分别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及作者。它们等同于这本书的线索,借助这些线索,你可以回忆起和这本书相关的内容。
中间的甜奶油,是”摘抄“,有了三颗星星打底,你可以有针对性得摘抄下重点内容。包括:客观知识点(你之前不懂,但是以后可能有用的);能带给你启发的;能颠覆你认知的,这几类都可以摘抄。当然,前提是对你自己有用。
底层的饼干是“评论”,一味划重点和摘抄,只是帮助你对这本书的内容加深影响,但是所有的知识,必须经过你的大脑这个中枢进行处理,继而用自己的话语来复述才算是真正的学会。
这一刻,把书拉下神坛。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书是为了给你解决问题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