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在享用海鲜、畅饮啤酒后,关节突发剧痛,红肿热痛的症状苦不堪言,到医院一查,往往是痛风作祟。作为常见代谢病,痛风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而在痛风治疗与康复中,肾脏健康这一关键因素常被忽视 —— 肾脏通畅,痛风才好得快。
痛风与尿酸的 “纠葛”
痛风根源在于体内尿酸水平异常升高。人体尿酸,一部分由细胞代谢的核酸等嘌呤类化合物产生,一部分来自食物中的嘌呤。正常时,尿酸在体内维持动态平衡,经肾脏排泄和肠道分解排出体外。可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受阻,就会在血液中堆积。血尿酸浓度超饱和时,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肾脏等部位,引发系列症状。关节处尿酸盐结晶刺激滑膜,引发急性炎症,就是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关节剧痛、红肿的原因。
肾脏在痛风发病中的 “核心地位”
肾脏在维持尿酸平衡中至关重要,约 2/3 的尿酸经肾脏排出。肾脏像精密 “过滤器”,血液流经时,肾小球滤过尿酸,肾小管依身体需求对滤过尿酸重吸收和分泌调节,确保排出尿酸量合适。肾脏功能异常,排泄尿酸的平衡就被打破。比如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酸排泄量减少,血尿酸升高;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增加或分泌减少,也会造成尿酸排泄障碍,引发痛风。可见,肾脏排泄功能决定体内尿酸水平,影响痛风病情发展。
肾脏不通如何影响痛风治疗
痛风患者中,肾脏问题与痛风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高尿酸血症损害肾脏,长期高尿酸下,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引发肾脏间质炎症,致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甚至肾功能衰竭。肾脏损害又加重尿酸排泄障碍,使血尿酸居高不下,痛风发作更频繁、症状更严重。已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排泄功能受损,尿酸清除能力下降,易患痛风且治疗难度大。像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痛风时,很多痛风治疗药物使用需谨慎,因部分药物会加重肾脏负担,给治疗增加困难。所以,不解决肾脏排泄尿酸障碍,单纯用药缓解痛风关节症状,只是治标,痛风易复发,难以彻底控制。
打通肾脏,助力痛风快速康复
增加水分摄入
充足饮水对促进肾脏排泄尿酸意义重大。建议痛风患者每天喝 2000 - 3000 毫升水,以白开水为佳,也可适量喝淡茶水。多喝水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风险,助力尿酸随尿液排出。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养成定时饮水习惯,别等口渴才喝,运动后、出汗多时更要及时补水。
合理饮食
饮食调整既能控制尿酸生成,又利于肾脏健康。痛风患者要避免过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这些会显著增加尿酸生成,加重肾脏排泄负担。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选择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避免大量食用豆类及豆制品等植物蛋白,因其代谢产物需经肾脏排泄,会加重肾脏工作负荷。多吃新鲜蔬果,蔬菜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肾脏正常代谢;水果中果糖要适度控制,像樱桃等含生物活性成分,可能有助于降尿酸,可适当多吃。
适当运动
适度运动对肾脏功能和痛风控制都有益。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包括肾脏血液循环,利于肾脏发挥排泄功能。建议选择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过度运动产生过多乳酸,与尿酸竞争排泄途径,不利尿酸排出,还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拉伸,避免关节受伤。
积极治疗肾脏疾病
痛风合并肾脏疾病时,积极治疗肾脏原发病是改善痛风病情的关键。高血压肾病的痛风患者,严格控制血压,选对肾脏和尿酸排泄影响小的降压药,可延缓肾脏损害,改善尿酸排泄功能。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血糖达标,合理用降糖药,避免影响肾功能和尿酸代谢的药物,积极治疗肾脏并发症如蛋白尿等,减轻肾脏负担,恢复对尿酸的正常排泄能力。治疗中,患者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尿酸等指标,方便医生调整治疗策略。
谨慎用药
痛风治疗中,药物选择和使用必须考虑肾脏功能。别嘌醇等传统痛风治疗药物,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患者风险更高。用药前,医生需依患者肾功能评估药物剂量和安全性。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新型降尿酸药物,对肾脏功能影响相对小,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患者日常要避免自行服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如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影响痛风治疗效果。
痛风治疗是综合过程,肾脏健康通畅是核心。只有肾脏排泄尿酸功能正常,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频率和程度,实现痛风快速康复与有效控制。痛风患者日常要关注肾脏健康,通过合理生活方式、积极治疗肾脏疾病、谨慎用药等,为痛风治疗与康复创造条件,摆脱痛风痛苦,重获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