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原文片段:
七、如何使用“我的信息”
“我的信息”的沟通方式有特定的型式,为了能更明确运用此种沟通方式,父母可依据下列的三个步骤:
1.描述自己觉得困扰、不安的行为
必须注意的是:只要描述行为本身,而非指责行为的当事人。例如“你骑我的摩托车把油快用光了。”
2.陈述自己对行为可能后果的感受
例如:“我很生气。”
3.陈述后果
例如“因为必须去加油,早上上班可能会迟到。”
总而言之,“我的信息”的沟通方式仅仅需要简单的陈述,其模式如下:“当……,我觉得……,因为……。”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介绍了"我的信息“表达法”(不这么做的坏处)一般情况下,我们遇到一些烦心事的事,习惯指责对方。
【Why】比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怎么又迟到了?这样做往往会激起对方的防御心理,开始跟我针锋相对的吵起来,事情没解决,关系还破坏了。(这么做的好处)如果用“我的信息”表达法呢,则会让人家觉得只是客观的在表述事件和后果,更容易接受。
【How】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总结成三步:
第一步:描述事实。即只说客观存在的、让你困扰的场景。比方说,这个垃圾在地上,而不是抱怨小王,这个地怎么没有扫!
第二步:表达感受。就是向对方说出你的心情。我们传统有“喜、怒、哀、惧”四种心情;注意没有“乐”。比方说,看到这个垃圾在地上,我有点生气。
第三步:说明后果。就是这件事没有做,会怎么样?比方说,刚才地上有垃圾的事情,造成的后果是“等下客户来了,印象不好!”
【Where】
任何需要增进理解、促进合作、避免误解的沟通场景,如家庭沟通、工作协作、教学指导等,都适用。
单方面宣告、无需对方反馈或理解的场合,如个人日记、演讲稿等,则可以不使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故事
我来结合自己“孩子被留校”的案例,来针对这个片段讲解:
就在上个学期,我去校门口接我家的小孩,平常是4点半放学,4点半去,等到5点钟小朋友居然还没有来,校园里都没有一个人了。我非常着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就砰砰砰走到教室三楼。一看,哦!原来小孩子被留校了,而且又是书包没有收拾好被留校!这已经是第二次没有收拾书包被留校了!让我很生气!
看到这个场景,我很生气,头发都竖起来了,我控制不住,我怎么说的呢:“你怎么书包还没有收拾!”,“你怎么上次、这次又没有收拾!”,“我跟你讲啦,拿完了东西要马上放到书包里,你怎么没有这样做!”
小孩子也跟我开始斗嘴:“哎呀,没有时间啦!” 结果就是两个人在那里斗嘴。
反思
现在,运用“我的信息表达三步法”,应该怎么表达呢?
第一步:描述事实。比如,爸爸在校门口等了你半个小时,没见到你,我到教室来找你了,发现你的书包没有收拾。这里不夹杂个人的情绪、观点。
第二步:表达感受。如:我很生气。
第三步:说明后果。如,你这样耽误了爸爸的时间,爸爸马上要回家带妹妹。
和“我的信息表达”相反的表达,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你的信息”。刚才这个场景是“你怎么没有收拾收包!”、“你怎么没有放回去!”、你“怎么这么慢!”这是“你的信息表达”
我的信息表达,是反观自己,自我反思。
你的信表达,是指向他人,指责埋怨。
我的信息表达,有利于维护关系,你的信息表达,则很容易导致争吵,破坏关系。
A2催化应用
目标和行动模块
目标:
在未来一个月内,成功运用“我的信息表达三步法”与家人沟通,将消极话语转换为积极话语,改善家庭沟通氛围。
行动:
1.应用场景识别:
在与家人相处的日常中,特别是在孩子辅导、家庭琐事等场景下,识别出需要使用“我的信息表达三步法”的沟通机会。
2.具体行动步骤:
描述事实:清晰、客观地描述你所看到或经历的情况。例如,当孩子在周末写作业拖拉时,可以说“我注意到你写作业时有些分心,进度比较慢”;当孩子在饭点玩游戏不来吃饭时,可以说“我已经叫了你三遍了,你还没有来吃饭,还在玩游戏”。
表达感受:诚实地表达你的感受,避免指责或攻击。例如,可以说“我有点生气,因为我觉得我们应该按时吃饭”;或者“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希望你能更专注地完成作业”。
给出理由:解释你的感受背后的原因,以及你希望对方如何改变。例如,可以说“因为饭菜等太久会冷掉,我们希望大家能一起享用热乎乎的饭菜”;或者“因为我想你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轻松地应对学业”。
3.持续实践与反思:
在每次运用“我的信息表达三步法”后,反思沟通效果,观察对方是否有积极的改变。
如果有必要,调整你的表达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沟通场景和对方的反应。
记录并分享你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挑战,与家人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
通过持续实践“我的信息表达三步法”,你将能够改变命令和指责的沟通模式,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改善家庭沟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