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析怎样无效阅读的,就得从读过的痕迹上找原因。
先分享一组我的阅读数据, 在京东阅读上,我的阅历: 入驻时长993天,909.6小时,读过334本书,读完31本,1323条笔记。
为什么是无效的?因为相对于这么大的投入(3年,每天1小时),对于我生活的改善,不如我认真的阅读一本书。甚至,在认真的读那本书之前,我都没有过反思。
朱熹的《训学斋规》里讲:“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 而我用错误的心态,盲目的追求量,走马观花,上午读这本,下午读那本,做了1000多条笔记,看过的不到100条。方法不对,效率越高,失败越快。
我特别推崇李笑来老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就是先学会“学习”这件事之后,再去学习,这很重要。 自从去年看了一篇“这些年我的读书经验”后,我开始反思学习,去学习如何阅读。践行“只字不差的阅读” “好书不只要读一遍” “读懂文字之外的意思是最厉害的阅读” ,效果也真是奇妙。通过这些方法再去阅读之前的书籍,真是感觉不一样了。可以发现之前“求量阅读”遗漏下的美景。
对于做笔记,阅读APP上做笔记方便,但是查看的时候特别麻烦,建立一个自己的阅读笔记电子档最好,比如:有道云笔记 。可以在你空闲的时候,随意翻阅,标注。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搜索,定期归纳。切切实实的去用这些笔记,让这些内容与你的知识体系发生关系,而不是收藏即冷藏。
对于阅读的心态,之前自己过于追求量,读了几百本书,但是真正从头到尾读完的很少,十分之一。认真读完的就要再打折,反复去看的几乎更少。而一本经典可能就是一个作者,一段时光一生思想精华的结晶,只是速读不消化,也真是有点暴敛天物了。在下劝各位看官,读书的时候平心静气,屏除杂念,与作者认真沟通。因为阅读不仅是你在读书,也是作者在读你。
关于读书读不进去,读书容易分心,有神,痛苦不堪。 好东西总是需要付出点耐心,就像SM,有的人就是喜欢那种受虐的快感。阅读也如是,只有耐心读,过了痛苦,就是一大片桃花源与你邂逅。让你遇见另一个你,另一群人,另一个宇宙。它可以是你苦逼时候心灵的城堡,你是城堡的童话王子,万水千山,吹拉弹唱,全凭你驰骋遨游,岂不快哉?
推荐一本书《如何去读好一本书》,去学习如何阅读。
新的一天,平安,喜乐,上帝祝福你!
小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