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有高中同学远道而来拜访,我们几个在北京的同学便迅速拉了个群。当问到去哪儿吃时,在北京的这几人竟不约而同地在群里点名L姑娘,让她给出主意。果不其然,她唰唰发了两家店,简要评价了一下,首推了第一家。话音刚落,群里大家积极响应她的提议。聚会当天,L姑娘点的菜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饭桌上,我们说起L姑娘,都十分佩服。她平时工作挺忙,但微博、微信公众号玩得风生水起。每隔一段时间,总能看到她推送的美食报告或者北京新店测评。提到吃和玩,大家都会想到她,知道她的意见准没错。
我们想到吃,会想起那个经常晒美食的吃货朋友;愁不知穿什么,会问问那个最懂搭配的闺蜜;做旅行攻略,会参照那个全世界打卡的同事;有闲钱投资,会咨询那个常发行研的金融行业熟人。我们发现总有这么一群人,当人在遇到问题或寻求建议时,第一个想到的是他们。为什么?因为,他们产出的作品,正不断地对外展示他们的价值。
我们说的每一句话、打的每一个字、做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我们的作品,都是我们所思所想的外在表现。而这些作品又显得很平凡,因为人人都能创造,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创造。但是,在有意识地分类和连续产出的情况下,我们的作品可以经得住时间的洗礼,让它为更多人记得,让它产生更大的价值。我们,正变得像那些在寻求帮助时立马被我们想起的人一样。
作品,反映的正是我们的价值输出,是证明我们想法的最好工具。有规划地去创造作品,意味着我们持续地保持输出,把内心的喜爱或渴望,变成别人能清晰看到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爱美食,他就把这种爱变成了一篇篇倾注了心血的文章。对美食观察入微的点评和精致的照片,就是他的作品。另外一个爱美食的人,可能做出了一道道菜。这些菜,就是他厨艺精湛的最好证明。我们可以说自己爱电影、爱时尚、爱看书或者爱工作,但能让别人在第一时间了解我们价值观的,是我们的作品。能让我们个人为更多人所知、产生更深更广的影响的,是我们的作品。
怎么样才能打造一件有价值的作品呢?首先这取决于自己的目标。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再根据目标去打造作品。如果有人想成为设计师,就得让别人看到你的设计稿。如果有人想成为讲师,就得让别人看到初具雏形的课程体系。其次,我们要给自己一个规划,包括作品的完成时间和完成精度。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即开始。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在脑中构筑了过于宏大的作品,被自己吓得不敢动手。但其实只要开始了,做完第一个最小任务,就可以聚沙成塔,积累作品。
一件好的作品,永远都是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现在,可以问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打造什么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