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们哪些人在家里悄悄练字?请举手!”
三分之一的小朋友举手。
“怪不得这次听写的字,比上次又漂亮了许多。原来你们是在悄悄努力啊!”
孩子们脸上放着光,眼里满是喜悦。
“有人说,世界正在奖励那些悄悄努力的人,原来你们就是那些被奖励的人啊!”
孩子们笑得更欢。
“不对。你们怎么可以悄悄努力呢?你们的书写都超过我了,我可怎么办啊?”
“哈哈,我们就是要超过你!”一个小男生笑嘻嘻地说。
“哼,你们居然,居然想悄悄地超过哦?那我们得比一比了!”我故意激将他们。
“比就比,谁怕谁?”另一个小屁孩大声嚷嚷。
“我才不怕呢!今天晚上,我也回家悄悄练字。想超过我,没那么容易!”我大声地挑战。
“老师,你都告诉我们,你要回去悄悄努力啦!”坐在第一桌的孩子笑弯了腰。
“啊?天啊,我怎么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啦!”我把嘴巴一捂,给那个孩子摇头,请求她不要说出去。
“老师,你努力我们也会努力诶。你肯定输了!”一个孩子皱着眉头替我担忧。
“我不怕输,暂时没有赢,我就继续努力哦!”我安慰他,“我们先比比看吧!谁输谁赢还说不定哦!”
“他们今天晚上回去肯定会悄悄努力的,老师加油!”
“你呢?”
“我也会悄悄努力!”
“好,我们一起加油!”
2.
上午上两节课,听两节课,中午急匆匆地喝了一碗菜汤,赶到龙泉参加工作室的专业阅读研修活动。嗓子发炎,加入后勤组。整个活动,一直做记录。回到家后,简直散架了。
幸好妈妈在家,做了香喷喷的晚餐。晚餐后陪着妈妈出去走了一大圈,终于缓过气来。
回想下午的活动,阅读推荐,阅读建构,导师介绍阅读缘由,和作者面对面访谈。这样的阅读共同体活动,将教师的专业化阅读做深,做细,做实,参与的每一个人都受益,真好!
再次见到成尚荣先生(先生不喜欢别人加“老”字,因为他说:“我一直没有长大,我一直在成长。”),还是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一如五年前,我在苏州大学第一次见到他的样子,不用讲稿,不用PPT,开口便是智慧,说话便成文章。我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做笔记。回头想想,他究竟说了什么,我好像一句话也没有记住,但是,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分明又激励着我,保持教师的热情,保持儿童的纯真,保持天然的童心。有时,真正受到的益处,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楚,改变却会真实的发生。谢谢成先生,遇见这样的精神导师,是一种幸运。
下午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儿童立场”,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发现儿童,引导儿童。当成先生说到“儿童”一词,眼里放着光,嘴角上扬,满脸的喜悦。那种对儿童的爱,溢于言表。
我似乎特别能感受那种情绪。因为我也是一个见着孩子眼里放光,聊着儿童就兴奋的人。成先生对孩子的爱,是大爱,大智慧,令人仰望。看他的书,真的有一种站在巨人肩上的感觉。
“在更大的坐标里讲故事。”这也是下午频繁出现的一句话。天天和孩子打交道,琐碎之极。如果只沉浸在事务里,埋头拉车,忘记了抬头看路,忘记了仰望星空,忘记了俯瞰大地,会被孩子们的折腾搞得精疲力竭,忘记自己是谁,忘记孩子是谁,忘记教育是什么。被异化的教育比不教育更可怕。
教育,确实需要更大的视角,更大的格局,更大的情怀。
需要思索的,很多,落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很难。教育的路上,慢慢走,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