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20年前,次佳时机是现在,生活亦然。
1 从《断舍离》开始学习整理生活
第一次读关于生活相关的书,是2014年读《断舍离》,简单一本书,明快有力地介绍了收拾整理旧东西的技术,提倡让生活变得优而简,把耗费生命力的冗余之物摒除在外。
在那之前,我是个从来不主动丢弃物品的,喜欢小房间里被东西满满包围的感觉,渐渐地也会有很多东西丢三落四得找不到,后来养成了一件物品直接买两件的习惯,学习室里放一份,房间里放一份。或许是太缺乏安全感,才会喜欢拥挤杂乱的环境,喜欢被各种物品紧紧包围着,所有物品都有备份。东西越积越多,甚至有一段时间自己的宿舍简直没有了下脚的地方。
缘于《断舍离》的缘故,近两年每两三个月都会对宿舍进行一次“大扫荡”,丢弃自己无意识间屯下的东西。居住环境越来越宽敞明亮,每次回到房间的时候心情也是轻松愉快,觉得自己的确十分受益。
2 书本可以教会你方法,但是态度需要自己去改变
前些天,我一位同级的博士男同学说他开始用眼霜了。
我第一反应就是噼里啪啦敲键盘:“你一个大老爷们的用什么眼霜啊!”
他说:“因为这些年都对着电脑处理数据,眼睛疲劳得很,用眼霜,晚上按摩一下眼睛,很舒服。”
这个理由显然不能让我认可,过了一会儿对话框里他又说:“其实这和大老爷们、大老爷们没关系,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吗?”
我才突然意识到,我学会了断舍离,跟着各种帖子去学习如何变女神如何变得精致美好,但是也仅限于方法的娴熟。自己虽然研读了若干的书本去学习所谓如何精致生活,自己只是学到了皮毛的方法、方式,表面上我在慢慢去行动、整理,但是从心理上,并没有去全盘接受“认真生活”的定义。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就像是一颗种子,先从改变行动开始,像是养分由外到内一点一点渗透,如果从态度开始,就是由内向外打破。而现在年轻的我们,每天不断刷新的热点和流行渗透着我们,我们总是关注于目前能力不足,关注着如何学习各种技能去尝试改善生活中的窘迫,却总是忘记自己内心身处的渴望——“也许能力会限制我们一时的选择,但是禁锢不住渴望的力量。所以,当我们有能力时,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实现心中所想,当有人需要我们的爱时,就应该用力去散发温暖,并把它们当做很自然的事,融入到平平常常的生活中。”
也许,当下自身的能力所限,并不能立刻享受我们期望的生活,但如果有了“认真生活”的态度,一束茶花、一杯纯咖啡、一件有品质的衣服,都可以成为一个开始,渲染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 装点自己的生活,从当下的此刻
岩崎朋子的新书《筑巢记》,平和地向我们传达着一个理念——种一棵树的最佳时机是20年前,次佳时机是现在,生活亦然。
岩崎朋子1968年生于东京,10至15岁期间因父亲的工作调动来到香港生活,毕业于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林学专业。作者岩崎朋子大学毕业后,按部就班做了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几年后,渐渐意识到自己尤为喜欢做原创实木家具,遂辞职筹备开店。她开了一家个性杂货店——巢巢,致力于制作原创实木家具和出售纯手工制作的优质生活日用品。她还希望在家里也能自由地使用实木家具,为此结束租房生涯,买下一间42年历史的老公寓,亲自动手装修,把生活一点一点打磨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读《筑巢记》,就像看着一个认真生活的女人,从如何挑选公寓,学习自制美式的洗脸台,到要淘汰的亚麻寝具的改造,到创造起居室的画廊,只做美味的梅干和味增汤,细节上的讲究和精致,一张张归好类的图片,让人突然意识到,啊,或许美好生活并不存在于金钱和光环之间,而是落于这点点滴滴之间。
幸运的是,岩崎朋子发觉自己喜爱木制家具设计之后,便开始尝试从家具店实习开始,一点一点调整生活方向,把爱好变成工作,热爱和渴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需要不断海外采购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外语能力不足的她,直接决定去英国留学一年,意外邂逅了拉脱维亚商品的店,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灵感。在开了“巢巢”店铺之后,没一件物品都精挑细选,从备货、淘货、到克服语言问题,岩崎朋子不仅感觉到了自身的转变,同时也更加感激、珍视着每一天。
《筑巢记》中写着:“每一天,我们都在装点自己的生活,慢慢把生活修正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美好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论你此时此刻,在何时何地,心情如何,生活如何。只要内心还渴望着,就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