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篇文章已经有七天了,本来打算在端午期间写一篇文章的,还是偷懒了下给自己放了几天的假,加上修改论文等一些杂事耽搁了。不过我会弥补起来,最近会多更几篇文章。其实我清楚分析对比一些APP的文章看起来有些无趣,不过我不得不说这是锻炼自己思维和关注细节能力的好方法,只有通过对比分析才能分清好坏,看到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当自己设计的时候才清楚怎样做更好。当我最开始开通简书小站打算分享文章的时候我是不知道写什么好的,不知道写什么对自己和读者有用,于是我就只是将自己所学所想搬上来。现在不同了,自己开始真正做产品了,知道做些什么对自己真正做产品有用了。我认为现在做的分析是很有用的,不服来战。
好吧,进入正题了。“我的”这一模块或许是现在大部分产品都会有的模块,怎样做好这一模块对于不同行业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标准和做法,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让用户最快找到有关自己的任何信息是最重要的标准。我们还是先看看这三个视频网站是如何布局“我的”这一模块的吧。
首先大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优酷和爱奇艺tab栏竟然都发生了改变,优酷把首页的图标给换了,用视频的图标写着首页的标签,哈哈。爱奇艺将交友的标签改为泡泡。然后再仔细看看,发现以前分析的一些模块也已经发生了变化。算了,我就不说这些已经分析过的,毕竟一直在变,我表示跟不了。回到“我的”这一模块吧,由于这三个产品有各自侧重的地方,这点从之前几次分析也可以看出来。首先看看优酷,优酷比较看重自频道这块,可能也是因为优酷比较看重UGC。所以将我的视频,我的收藏,我的播单和我的订阅放在最上方可以让用户最快找到与用户相关的视频(这四块不是非常大的模块,但是都是用户操作后才有反应的,这样做可以做到很强的用户感知性)。其次在下方依次列出比较大的模块:我的自频道,我的缓存,观看历史,我的任务,游戏中心,我的客服。我还是挺喜欢也很容易理解这样的一个布局逻辑的,简单清晰没有冗余,该有的都有,按照对用户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下来,体验不错(这里补充一下优酷将vip放在用户账户那里,也是比较清晰的,也能突出这个模块的重要性)。再看看腾讯视频的“我的”模块,从之前的分析就知道腾讯视频对节目订阅收藏这个重要的模块没有做好,从“我的”这一模块又一次证实了。这个列表我就不一一写出来了,太长,大家可以看图。VIP是重点,放在第一。影视圈放在第二我就不理解了,影视圈相当于用户对视频的长评论,我认为至少应该放在离线和历史的后面去,毕竟这两块对于用户来说比较重要,应该让用户第一眼看到自己操作过的模块。刚刚说过腾讯视频的订阅模块的问题,这里看到只有一个我的看单,没有订阅和收藏。这里很突然还有个我的电影票,这才发现原来腾讯视频还可以买电影票~~按照一般的逻辑,如果有购买的话就应该有我的订单这块,可是这里并没有。这里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明星装扮,自己选择影片,就可以将tab栏的图标变为自己选择影片里面的角色头像,还是挺有意思的。至于后面的几个就是与硬件和游戏有关的。这里将设置放在最后也没有太大关系,也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最后再来看看爱奇艺,感觉和优酷和腾讯都有些相似,第一行是圈子,订阅和收藏,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爱奇艺有个交友,现在改为泡泡了,基本上就是圈子,所以在这里放在了重点位子。为啥说感觉像是优酷和腾讯的结合体呢,因为这个第一排列出一些重点个优酷很像,下面的的列表多多少少看起来和腾讯有很多重叠。列表第一个是vip嘛,这个消息感觉和腾讯的影视圈一样,应该放到后面一点,这里就可以发现好像只有腾讯是没有消息这一块的。以前分析中看出爱奇艺的服务模块有很多服务,包括电影票,书啊,游戏啥的,很多需要购买的,因此就有了我的钱包和我的订单。也就是因为它的游戏都在服务那块,因此没有像其它两个将游戏放在"我的"里面。然后就只有我的设备,相当于硬件罗,上传视频,相当于UGC罗。跟腾讯一样,设置放在最后。
单个看完后,横向对比一下吧。加上之前的一些分析,可以看出优酷更重视的是视频内容,很多自媒体都是从优酷开始的,还记得很久以前的筷子兄弟吧,都是从这里火起来的。它的体验更多也是考虑到了用户看各种视频的体验,附加有些游戏直播啥的都没有重点突出,也没有像腾讯的饭团和爱奇艺重点打造的圈子那样的互动。感觉它的信仰全在内容打造上了。腾讯和爱奇艺就不同了,腾讯重点拉出来个直播,爱奇艺重点拉出来个泡泡。那说说各自关于“我的”这一模块的优劣,我呢,一向喜欢小而美的专注,不管从布局逻辑还是审美上我认为优酷是略胜一筹的。爱奇艺整体也还不错。腾讯有些有趣的特色但是逻辑上确实有些小问题。分析之后,以后自己如果做相关的就取长补短吧。
写的好不好,欢迎来吐槽。吐槽有奖,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