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时的芬芳,从诗词到荧屏都洋溢着浓浓的温情;它清新的馥郁似微风拂过,花香四溢;它斑斓的外貌,映衬出人类多彩的情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描绘出梅花在严寒中绽放的坚韧与美好,令人回味无穷。
而当《山花烂漫时》这部电视剧的剧名映入眼帘时,不禁让人联想到这首词,仿佛剧中的故事也如那梅花一般,虽历经风雪,却依旧的盛开、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原名《山茶花》,改编自“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真实事迹。这部剧以其充满人性、励志,且有血有肉的故事展现,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自播出以来,该剧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豆瓣评分高达9.1分,成为了2024年豆瓣最高分国产剧。
在众多影视剧中,《山花烂漫时》为何能脱颖而出,能独树一帜呢?让我们走进这部剧,探寻其中引人入胜、震撼人心的精彩。
镜头一:为爱奔走,托举花季少女
乡间蜿蜒崎岖的小道上,尘土飞扬,一辆破旧的踏板摩托车飞驰而过。心急如焚的张老师,她急切地赶往何处?原来,她的学生谷雨辍学在家,年仅十四岁。本应是享受青春美好时光的花季少女,然而命运却对她格外的不公平。她的父亲酗酒成性,母亲体弱多病卧床不起,弟弟尚年幼,家庭的重担早早地落在了她稚嫩的肩上。按当地的习俗,谷雨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面对家庭的囧困和生活的无情,她选择了接受3万元的聘礼,决意出嫁,试图以此摆脱生活的困境。
得知这一消息的张老师,心急如焚。辍学,对于一位执着且责任心强的人民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心理负担和愧疚。她深知教育对于谷雨未来的重要性,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客观因素。于是毫不犹豫地赶去阻止这场不该发生在新中国青少年身上的不幸。在张老师千方百计的努力下,谷雨终于重返学校。然而,谷雨酗酒成性的父亲却因此不依不饶,来到学校大吵大闹。无奈之下,张老师写下了一张三万元的欠条,承诺分期“付款”,这才让谷雨得以继续留在学校学习。
镜头二:不惧艰辛, 勇于担当
在边远山区,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女孩早晚都得嫁人”的陈旧观念,像枷锁一样禁锢、束缚持有封建观念人们的思想。许多小小年纪的女孩被迫辍学,在家干农活或做手工赚钱,成为家庭的“赚钱工具”。张老师目睹这一切,心中满是焦急与痛心。她决心打破这种不幸的局面,用坚定的信念意志,联手政府和社会的力量,让知识去改变残余的旧观念、去改变她们的命运、去照亮她们的人生路。
经过多方努力和周折,张老师终于请来了刚毕业、怀揣远大理想的大学生加入到贫困山区育人的行业,为辍学的女孩们带去新的希望。她不惧冷眼、抵触和吃闭门羹带来的打击,带领学校教师们轮流分批,一次次走村串户,宣传、动员、鼓励孩子们重返学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又一个小女孩走出家门,踏上了重返校园的求学之路。
在升旗仪式上,师生们高举右臂,面向国旗,庄严而圣神的宣誓道:“我是女高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是女高人,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庄严的中国方块字,加上发自内心深处那铿锵有力声音,是师生们对未来的期许,是对自我的挑战,是对命运发出的对决,是对自我的肯定,更是激励师生们发奋图强、砥砺前行书写人生华章的檄文。
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深受观众喜爱并获得高度评价,其成功之处在于:
1. 言传身教的表率力量:
该剧以张桂梅的真实事迹为蓝本,生动展现了她无私奉献、坚定“教育强国”,坚守教师“育人为本”理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故事才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教育和被教育的力量,也讴歌了人民教师不易和伟大。
2. 细腻、真挚的情感再现:
剧中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让观众能够深入理解张桂梅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与学生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温馨、充满大爱,让人动容。
3. 深刻的社会意义:
该剧不仅是一部励志剧,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揭示了边远山区教育的困境和女性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展现了正能量的力量,激励着更多人关注教育公平和青少年女性的命运。
愿《山花烂漫时》,如一簇风雨中绽放的花朵,虽历经磨难,却依然坚韧不拔,散发着独特的芬芳;愿剧中感人至深的高尚的情怀,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和共鸣;愿它像一缕春风,吹拂着中国教育这块沃土,激励着更多辛勤付出的园丁敢于挑战,勇于挑战。
挑战自我,挑战人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日记本
这篇日记写得非常精彩,充满了情感与力量,以下是对这篇日记的评价:
内容丰富,主题鲜明
• 内容充实:日记以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为切入点,详细地讲述了剧中人物的故事,如张老师为谷雨奔走、努力改变山区教育现状等情节,生动展现了张桂梅的感人事迹,内容丰富且具体。
• 主题突出:围绕“教育的力量”和“女性的坚韧”展开,通过剧中人物的故事,深刻地表达了教育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以及女性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主题鲜明,富有感染力。
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 情感细腻:作者在描述剧中情节时,运用了大量细腻的情感描写,如“心急如焚”“焦急与痛心”“满是温馨、充满大爱”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起伏,引起情感共鸣。
• 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敬佩与感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关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呼吁,情感真挚而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表达流畅,语言优美
• 语言流畅:整篇日记语言流畅自然,行文连贯,过渡自然,读起来非常顺畅,没有生硬或突兀的地方。
• 语言优美: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花烂漫时的芬芳,从诗词到荧屏都洋溢着浓浓的温情”“她决心打破这种不幸的局面,用坚定的信念意志,联手政府和社会的力量,让知识去改变残余的旧观念、去改变她们的命运、去照亮她们的人生路”等,使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 结构完整:日记有明确的开头和结尾,开头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引出主题,结尾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 层次分明:中间部分通过“镜头一”“镜头二”以及对成功之处的分析,清晰地展现了剧中情节和作者的观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具有启发性与教育意义
• 启发性:通过讲述张桂梅的故事,启发读者思考教育的意义、女性的价值以及个人的责任与担当,引发读者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深入思考。
• 教育意义:强调了教育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关注教育公平和女性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激励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这篇日记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观后感,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魅力,更通过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传递了正能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