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态由来画不成
今天听张静老师的公开课,觉得教师上课真是一门锤炼的艺术,一门“刻意”的修为。
张静老师今天由诗句导入课堂,用诗歌意象的联想引发对学生的感知,语言干净、优美。我不禁想起自己课堂语言的随意,语言的不讲雕琢。我想表达的不是一种刻意求语言典雅,而是想要强调,我们可以通过平常的刻意语言表达的训练,提高自己组织课堂语言的能力,在肢体、声音、体态上达到一种美感,从而化于课堂于无形。正如有一位教师所说,语文课应该要具备董卿的意态和知识素养。
张静老师这节课语言组织上有几个亮点:首先赏析诗词,用词力求雅致。例如在讲到“山净江空水见沙”,学生描述到:远山干净、江水清澈、溪水也清澈。张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概括出“远山明净、江水空阔、溪水见底”。这种语言的细致区别,可以让学生明显感知到词语的魅力,从而会在语文学习中追求用词之雅致。
其次:课堂衔接过渡自然。导语以诗词开始,结尾用词收尾,课程环节衔接流畅自然。能用课堂之内的知识联系学生实际,既有诗词的审美鉴赏意蕴,又有诗词教化之意蕴。在讲到“莫令炎瘴送生涯”诗句时,张老师借韩愈之精神,引导学生,应该在磨砺与困境中,珍惜时光。
第三:张静教师的课堂语言张弛有度,不疾不徐。一直以来,我总是快语连珠,语骛八极……今天听张静教师的课,发现,一堂语文课,就是一堂知识点很明晰的课,一课有一课的收获。可以耐心的等学生研读、琢磨……
当然张静教师的范诵,也可圈可点。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总想看看张静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诵读,当然以后希望有机会可以听到。
这堂课也有安排不太圆满的地方,前面诗作分析太久,以至于后面没能看到学生精彩的表演。课堂中对于“‘白描’”的概括,我还有疑惑,明早去解惑。
瑕不掩瑜,“意态由来画不成".看到张静教师的优雅,总觉得语文教师应该成长为张静教师导入部分所说的那样吧:从诗中款款走来,带着江南烟雨,娉娉婷婷,漫卷书香……
刘琼
201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