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高中同学群里有同学发了一条消息:“赶圩,哪个克!”,我问他赶哪个圩,今天是什么圩,他发了一张图片出来,展示了现在整个临桂区圩市时间的安排表,哦!都有这么多的圩可赶了,而且是三天一圩轮流转,想赶那里就赶哪里,可以每天不重样。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在家赶圩的日子。
我家所在的地方是由三个村组成的一个很大的村落,我家所在的村子叫堡里村,还有山背村和塘头村。由于塘头村刚好被另外两个村落夹在中间,所有集市就设在其中,其实三个村子是完全连成一片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分界线,从我家到圩场也不过几十米距离罢了,集市日子街上的喧嚣在家里都可以清清楚楚的听得到。
那时可没现在这么多圩可赶,似乎要5天才轮到一个圩日的。塘头圩已经是十里山乡很大的一个集市了,幼时我听大人说的其他可赶的圩还有六塘和和附近阳朔的葡萄、金宝等圩,那时的南边山公社所在的狮子口圩很小,都没什么人提起。
每到圩日,村子周边的道路就热闹了起来,四邻八乡的乡民都来了,有挑着担子的,背着麻袋的,还有空着手只是为了来凑热闹的,大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人们终于可以把家里能用于交易的东西拿到集市上卖掉换钱,再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小孩也可以跟着大人到集市凑凑热闹,或许也能够吃到一些家里吃不到的东西。
那时我家很穷,虽然集市很近,但也没有多少东西能拿去卖来换钱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家里积攒下来的几十本连环画连同一张大的塑料薄膜一起拿到市场里摆书等别人来看,2分钱看一本,一天下来倒是可以得个几毛钱,可惜啊那些书后面我上高中读大学以后,再回家都找不见了,不知散落到了何方,估计有部分变成了厕纸罢。
直到分了单干以后,家里才偶尔能拿一些米去卖,换点钱买油盐,或者卖掉换钱交学费,记得那时一斤米才卖2毛左右,一担谷子大概也就能打出70斤米,能卖得14块钱。今天米价最低也得2元以上了吧,涨了10倍不止。
还记得有一次上学报名要交学费,好像学费是4元钱左右,家里也拿不出钱给我,眼看注册报名时间就到了,我很急啊。家里唯一值点钱的就只有老母鸡下的几十个鸡蛋,奶奶让我自己拿去市场卖了换钱交学费。那是我大概8、9岁,是第一次自己拿家里的东西去集市上卖。她和我说最高能卖到一毛七八这样的价格,让我随行就市,看看别人怎么卖再决定。
用小竹篮捡了30个鸡蛋我就出门到专门卖鸡蛋的地方找了个位置蹲下等客上门。虽然偶尔也有询价的人,但由于刚开始对卖多少价钱心里没底,就报了较高的价格,来了好几拨人都觉得我开价太高没成交。
眼看周边的摊位的鸡蛋都卖出去了,再看看他们家的蛋和我家的大小也差不多,也都一毛六左右成交了,再等下去就要散圩了,我也急了。最后等来一个询价的顾客,我也报了个1毛六的价格,总算成交了,换到的钱终于够我交学费了。我如释重负的拿起空空的小竹篮回家了。
对这个集市还有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关于抓小偷的。一到集市的日子,街上摩肩接踵的人群,人挤人的,确实是热闹,但也给了小偷的可乘之机。那时大家都没什么钱,到集市上交易换来的钱都是家里很急需的,买油盐,买种子化肥或者给孩子上学交学费的,一旦被偷了,想死的心都有了,所以人们对小偷是深痛恶觉的。所以被抓住的小偷都不会有好果子吃。除了被赶集的乡民暴揍一顿外,交还赃物后还要被推倒茅厕里面去浸泡几个小时后才放走。
那时在集市靠近堡里村这一侧有一个很大的公共厕所,厕所建在一个陡峭的坡上,厕所的背面是稻田,可以把抓到的小偷捆起手脚扔到厕所里面去,让大家都来看热闹。当然享受这种待遇的小偷一般都是外乡流窜过来的,本地的小偷如果认识的除了没收赃物之外,教育一下就让人领走了的。
由于有这样的待遇,所以外乡来的小偷敢在集市上作案的很少,所以我印象中能得见到被泡到粪坑中的小偷也就一两次而已。
已经好久没有去赶过塘头圩了,自从父亲不在以后,每年除了几个大的节日回家扫墓或者给香火上上香上供之外,回去的机会很少,即使偶尔回去也是来去匆匆,停不下脚步去走一走那曾经熟悉的街巷,只是梦里依稀还记得当年卖鸡蛋筹学费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