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的一封信(26)-如何备考

亲爱的宝贝,

今天爸爸和你们分享我上学时是如何备考的。

爸爸的小学在乡村,比较松散,可以说是玩大的,无所谓备考不备考。

爸爸的初中比较正规,可是如何备考的我也记不清,不过有两个技巧可以说说:

第一,我有个小本子,积累了很多有趣而且有难度的数学题,这些题是从平日的练习题里摘抄的,我曾花了很长时间把它们解出来。不过我只抄题,没抄答案,我觉得思考过程足以让自己变聪明,反而希望把这些答案都忘了,改日拿出来重新思考一遍。

其实,爸爸那时候在乡村,周围买不到此类题库,而如今你们却能唾手可得,比如“竞赛题库”、“高难度练习册”啦之类的,且配有细致的答案来讲解。哈哈,看看你们多幸福吧!不过,有个问题你要反思:是自己摘抄出来的题库还是买来的题库对你更适合呢?

同理,语言学习也一样,你们知道,爸爸有一本摘录好诗好句的本子,也有一本华文生词本,这些经过了多年积累,如今本子老旧渐黄,可我爱不释手,我觉得这才是适合我学习的教材,是那些现成的诗词本子和词典不能比的。

第二,爸爸喜欢用一个本子记三四个科目,奇怪不?

照理说,一个本子记一科才对,可是有些科目要记录的很少,一学期结束时这个本子只写了寥寥数页,如此下来,就算初中毕业时估计也写不完一本,可那时候这个本子或许已经破旧的要废弃了。对于要记录很多的科目,比如语文、数学、英文等主科,一学期也不过记了一小半。况且上学期记录的在新学期很可能过时了。于是,不论从本子折旧并废弃的考虑,还是知识过时的考虑,一科一个本子对我不适合。

我把本子分给两门或三门课程,从前往后记一科,从后往前记一科,中间位置也能插入一科。这样的话,一学期结束时这个本子基本用完了。

所不好的是,这样记挺乱的。在课堂上,我们往往不假思索地把老师所说的和黑板上所写的统统抄下,这些匆匆记下的字迹本就潦草,加上像我这样打乱顺序来记,若是别人翻看,肯定看不懂;就算是自己,时间久了也觉得乱。

那该怎么办?于是,回到了“第一”点,我们需要把有用的整理出来。以上只是对数学的整理,其实每一科都该整理,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适用的方式、有趣的方式整理出来。我见姐姐做得挺好,有时配些小图画,让一份笔记变成了一个艺术品!就算过时了也值得珍藏。

啊,说到这里,我还没说备考呢,是不是跑偏了?

爸爸的初中和高中有很多模拟考试,不用自己安排,老师在考试前一两周会安排好几次的。爸爸的中学是全日制的,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上课、做作业、考试都在学校里完成,都是老师安排好的,所以我没想过如何备考。换句话说,我所准备的就是上面说的两点:平日里如何做好笔记。

然而,到了大学,新加坡的大学,规则都变了。大学是自由的,没人监督你上课,就算你旷课也无所谓;没人监督你做作业,虽然教授安排了作业课来讲解答案,可就算你没做也无妨。至于考试,更没人管了,什么模拟考试、题库练习等等,都没有,都靠自己去寻找。

为什么会这样?那时候爸爸还是个小伙子,不懂,如今回想,两个原因吧:一是新加坡的体制和中国很不同,没有班级或老师全天候盯着你,为你安排;二是爸爸已经形成了以上的学习方法,我知道如何整理笔记消化知识,所以一直很顺,没觉得不适应,反而因为这些好的习惯让我独树一帜名列前茅。

如今爸爸写这封信是因为我担心你们没有形成学习方法,你们还是孩子,正在形成,这些是我的建议,是爸爸亲身经历的。我一路来的学习由心而发,没计较得多少分,或者什么时间必须学多少,我相信一点:寻找适合的方法,把握好的状态,顺畅或挑战的过程已经朝向好的结果,就算不是最好的,却也不落人后。有谁一定是最好的呢?这不现实,可过程让我们自信和满足,为以后人生的成长和探索继续加油。

然而,我也有些考试技巧,对付大学的考试非常受用,我想对于你们的中学也适用,毕竟你们是在新加坡这个自由灵活的体制下。

首先,课本内容和作业要随着老师的进度完成。这些似乎不必说。可是在考试前一个月,这些课本内容和作业要拿出来重新看一下。这段时间还在学习新知识,你会觉得新旧知识一起涌来的一种匆忙,但是没关系,复习过去的知识只是看,不用重做,只要看懂了就行,我相信可以应付得好。况且有句话说得好:温故知新,复习会让你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然后,到了考试前两周,科目基本结束了,完全进入复习。此时,你的新旧复习同时完成。记住:不是现在才开始复习,现在是要练习考试题目的时候。我曾去大学图书馆一个专门的书架借阅往年的考试题库。那时候的网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完整的考试题库在图书馆收录得最全,一般收录了以往六七年的,每年两个学期,那就是每科十几份试题。我只需看两三份,慢慢看,只了解人家要考什么,题型是怎样的。通过尝试题库,我会发现哪些知识要侧重复习,然后回到课本和作业笔记,选择性地看看。这样又一周过去了。

然后,到了考试前一周,越发紧张了吧!不,我去图书馆再找两三份题库,用打印机复印出来,回到宿舍或者自习室里,把草稿纸、文具、计算器和秒表统统准备好。要干什么?给自己模拟一下!试题的首页写着考试时间:比如一个半小时或两小时,我就照着做,关了手机,屏蔽周围的干扰,好像亲临考场一样。时间到,停笔。其实不用检查答案,整个过程顺畅与否已经预示了我的成绩。假如不理想,不论是不会做还是时间不够用,便反思是哪些题让我为难,好好琢磨琢磨,重新复习笔记,有点信心后再测试一份,基本上没问题了。

到这时,离考试只有一两天了。我觉得该做的都做了,尤其考试前一天,我反而不看这一科了!有个比喻:如射箭,假如拉满弓一直紧绷到最后一刻,反而因为手抖或疲倦不能发出最大的力气或者准度,不妨短暂休息一下,到考试时重新举箭,一气呵成!考试前的这一天,我反而希望能忘多少就忘多少,带着新奇轻松的心情进考场,试试“这一箭”准不准。

爸爸不相信“临时抱佛脚”,可以说,我的四年大学从没这么做过。

大学每个学期要考五六门,有时七八门,分布在两周内。虽然某科提前一天不看了,可之后要考的其他科目还在用如上方法滚动进行着。这个过程循序渐进,不慌张也自信。

不满你们说,爸爸也有考得差的科目,原因挺多:兴趣、吸收知识的能力、还有语言能力 –新加坡全英文,有些科目需要英文表述,爸爸不擅长。纵然如此,我的总体成绩不差,我对整个学习过程无悔了。

孩子们,爸爸就说这么多。一个人只有去经历和尝试,不论好的不好的结果,你才能学到,并如信仰般地希望传达给别人来受益。爸爸不知道你们认同多少,能做多少。去尝试吧,用自己的方法。我想,这是每一位老师希望你们懂的,她们教的是自己尝试后的有用的方法,她们希望你们受益,然而,如果你有自己更好的方法,去用,并和老师或爸爸交流,我们会欣慰的。

老师或许也看成绩,爸爸看的不是成绩,是你们幼小的心灵是否明白如何求知,并希望这种态度伴随你们一生。加油吧,宝贝们!

此致,爱你们!

爸爸

2025.03.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