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是否掌握了套路。
什么是套路?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都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
举几个例子。
比如婚姻专家。顶级的婚姻专家只需要15分钟,就能看出一对夫妻未来是否幸福。他们靠的不是经验,而是套路:他们会集中判断夫妻间是否存在一方鄙视对方的现象。
婚姻中最大的杀手是成长不同步,一旦夫妻间存在了鄙视关系,就很难有长久的幸福了。
再比如团队咨询专家,他们如何快速判断一个团队的合作质量呢?他们的套路是组织团队讨论,观察团队成员的发言是否平均。如果不平均,那么这个团队一定存在沟通障碍。
再比如棋手,研究发现专业棋手只把很少的时间花在比赛上,而把绝大多数时间用在背棋谱和定式上。
棋谱是专业棋手的套路,算法是码农的套路,案例是律师的套路,公式是数学家的套路,而定律是科学家的套路。
我很喜爱的作家万维钢在他的著作《万万没想到》里就有这样一句话:对脑力工作者来说,水平高低在于掌握的套路的多少。
决定你能力层次的,并不是你的知识量多少,而是你的心智模型高低。
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成为高手。
之所以是少数人厉害,决定性的差别在于你是否掌握了学习背后的道理,你是否拥有更高级的思维模型。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发现或创建事物背后的思维模型。
找到套路不是终点,你还要反复练习把这个套路“内置”到你的脑子中去。
找到好教练,做及时反馈非常重要。
——柴融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