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公司的人陆陆续续的都走了,我看看自己个人的业绩,以及自己一年定下的计划。感觉总还是有些事情没有完成。
于是就打开一个番茄钟,开始整理电脑桌面,这时看到一篇年前摘要的文章其中的一个故事,让我开始深思。
以下这个故事很多人听过,但这次看后却有更深的认识,之前人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执行力的问题。
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故事是这样的,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 一段时间后,张三升职加薪,李四却没有,于是李四找老板理论。
老板对他说:“李四,你现在帮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不一会儿,李四从集市回来,向老板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老板问:“有多少?”李四不知道,于是赶紧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老板又问他:“价格呢?”李四说:“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啊。”
于是老板让李四先坐下休息,并把张三叫来,吩咐他说去做同一件事。 张三回来,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一定能赚钱。”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从执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没有责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他有两个方面不如张三:一是不愿多动脑筋深入思考,二是釆取低级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
伯特兰·罗素说:“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观察我们身边不少看似勤奋的人,却混得不行,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低效勤奋者”。
“低效勤奋者”有两个特征:不愿深入思考,釆取低级思考。这就导致他们做事效率低,效能低,成长慢。
“低效勤奋者”之所以不愿深入思考与釆取低级思考,是因为这些人不会深度思考。
学渣与学霸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深度思考。普通员工与卓越员工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深度思考。小老板与大老板之间的差别更在于深度思考。
多么简单的道理啊,读到这里我心中冒出了一股冷汗。我这么晚,还没有回家,我在忙什么?我还有什么没用做?这事重要吗?我是不是在焦虑,又焦虑什么?我调整了一下,关闭了电脑。
再次回顾故事中两人命运背后的差别。深问一句为什么会是如此,结合自己生活深思。其实真的这个世界没有这么多的阿谀奉承,更多的是我们对于做事的态度,以及做事的初衷。
此刻该放下手机,想想自己和一群007er,一起每周一篇文章,我的初衷是什么?每次写作只是为了28日的作业日,还是为了成长?又什么原因迟迟写不出一篇满意的文章?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深入思考和行动,以及对于初衷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