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欣 ,2岁男孩的妈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37度妈咪正面管教创始人。
正文:
继续游戏力的分享,本文是《游戏力1》的完结篇。
《游戏力1》(一):儿童为什么需要游戏?
《游戏力1》(二):联结和蓄杯
几乎所有的育儿理念最后都归结为一个点,那就是情绪。
我曾在《情绪到底是个什么鬼?》一文中提到,翻译游戏力这套书的李岩老师也曾说过,“情绪不止一次动摇过我的教育理念”。
不光孩子有情绪,大人同样有情绪,而且每个人的情绪都很正常。。
而某种意义上讲,情绪是教育的核心。
处理好情绪,再谈问题和挑战,视角变的不一样了,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
游戏力中提到: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们都经历过纯粹的快乐和满足,也体验过不同形式的恶劣情绪,包括痛苦、害怕、尴尬、沮丧、伤心、生气、焦虑、嫉妒,等等。
不幸的是,我们很早就失去了表情绪的自由。
不许哭!
再哭就不要你了!
这样的话从我们小时候,一直到现在都不绝于耳。
孩子经常哭泣,很可能是因为经常被打断,从未获得一次完整的哭泣。
如果不能自由的表达情绪,孩子就会把情绪封闭起来,为长大以后的各种问题埋下了祸根,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的表达出来。
不能自由的表达情绪或者不当的表达情绪,就意味着孩子被困在了无力和孤寂的塔楼中。
拥有自信和联结良好的孩子,不仅能够使自己快乐的玩耍,而且能够通过语言、行动或者主题游戏,让情绪得到直接的释放,让大人知道他们的感受。
游戏力则可以帮助孩子找回表达情绪的自由。避免因压抑情绪,或者不当发泄情绪而造成的潜在恶果。
在情绪这个问题上,大人和孩子面临的处境其实是相同的,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面对一个持续大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就是因为孩子的情绪触发了我们自己隐藏的那些情绪的按钮。
可是,我们需要知道,情绪的释放需要一点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一点,当孩子哭的时候,他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我们所能忍受的时间更久一点。
而孩子需要我们以游戏的方式帮助他们,接纳他们的情绪,接纳他们的脾气、愤怒和哭泣。
是的,我们更需要知道,这些都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正常的表达方式。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但学会“语言表达情绪”这项本领所需要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很久很久。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情绪正确的表达出来,带着一颗联结的心去面对孩子,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换言之,回到最初,首先蓄满自己的杯子,然后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为孩子蓄杯。
为自己蓄杯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就是,找一个倾听者。找一个可以尊重你,对你的话感兴趣,但不会教导你如何如何做的人。
找到一个父母团体,互相倾诉和倾听,仅仅知道不是我们一个人有过冲着孩子大喊大叫的经历,也不是我们一个人有过把孩子扔出去或者送人的想法,仅仅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事,就能获得安慰和鼓励。
这就是为什么,我越来越感受到妈妈团的力量,也在年初的新年祝愿里面,鼓励妈妈们花时间维护自己的小团体。
如果你可以有机会和这些同是父母的成人一起游戏,我想那将会是让你的家庭和孩子受益匪浅的事。
写到这里看似和游戏力越来愈远,其实不然。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很难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我们已经忘记了那些游戏带来的快乐时光。
我们很难从紧张的工作节奏转换到家庭生活的节奏,也很难从繁杂的家务转换到和孩子的游戏频道,因为这些都要求我们拥有足够的力量,和对孩子足够的了解。
其实第一步,就是开始去做,不要介意自己的游戏是否拙劣,带着一颗谦卑之心,走入孩子的世界,并且真诚的表达自己。
和孩子一起游戏吧,孩子会带给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