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
- 精心为团队准备了奖励,大家的反应却平平无奇?
- 努力表达对同事的认可,对方却好像完全不领情?
- 觉得团队成员缺乏积极性,却不知道如何有效激励?
问题可能不在于你的心意不够,而在于你表达赞赏的「语言」不对。
《赞赏的5种语言》一书中,盖瑞·查普曼与保罗·怀特博士指出:“每个人感受到爱与赞赏的方式各不相同。”就像有人讲中文,有人讲英文,如果你用对方无法理解的语言表达情感,即使心意再真挚,对方也难以接收或领会。
查普曼博士是享誉全球的婚姻家庭咨询专家,他的《爱的五种语言》已畅销数百万册。怀特博士则是一位专注于职场人际关系研究的心理学家。两位专家的携手合作,使这本书既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提供了极具实用价值的指导建议。
为什么赞赏如此重要呢?
书中分享了一个重要观点:人们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赏识。这项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工作满意度就会降低,员工很容易感到精疲力竭。
研究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能够得到同事的认可,工作会更开心。当员工感觉不到赏识或者情感上得不到支持,很容易产生倦怠感。
这让我想起,一次刚入职不久,一位同事在工作中突然对我说了一句:“干的漂亮!”。那一瞬间,内心涌起的开心让我感觉拉近了和同事的距离,也更加有干劲了。
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提出了五种不同的赞赏语言,看看你和你的同事更倾向于哪一种?
1. 肯定的言辞
喜欢这种语言的人,渴望听到直接、真诚的言语肯定。一句“你做得真棒”,就能让他们动力满满。
2. 精心的时刻
这不是简单地在同一个空间共处,而是“将全部注意力给予对方”。一次不受打扰的深度交谈,一次专注的倾听,远比一句简单的表扬更有力量。
3. 服务的行为
对这些同事来说,行动胜于千言万语。在他们需要时,主动提供帮助,比任何赞美都有效。
4. 称心的礼物
这里说的并不是多贵重的物品,而是能体现“你懂我”的心意。一份投其所好的小礼物,传递的是“我注意到了你的喜好,我关心你”的信息。
某次,我在和一个朋友逛街的时候,发现她在挑选玩具。可是她并没有结婚,于是我好奇问给谁买的。结果她说是给同事挑选的礼物,因为她家有孩子。后来我知道,她和同事之间关系都很好,工作氛围很融洽。
5. 身体接触
适当的击掌、拍拍肩膀,对于偏好这种语言的人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认可(当然,要注意文化和场合适当)。
那我们要怎么去发现他人的主要赞赏语言是什么呢?书中也给到了我们一些小技巧。
1. 观察他们的行为:一个人如何对待别人,往往暴露了他希望被如何对待。
2. 留意他们的要求:经常请求帮助的人可能更看重“服务的行动”;喜欢邀人共处的可能更需要“精心的时刻”。
3. 倾听他们的抱怨:抱怨的背后是未满足的渴望。抱怨“没人听我说话”的人,可能渴望“精心的时刻”;抱怨“从不帮我”的人,可能更需要“服务的行动”。
我们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赞赏别人。但如果你对一個更喜欢“服务的行动”的人不停地说“肯定的言辞”,效果会大打折扣。
懂得接受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和对方相处,你们的关系才会更融洽。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你会对那些主要赞赏语言和你不同的同事产生误解,甚至觉得他们消极、不领情。
所以,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更积极高效的团队,请把这5中语言充分融入日常生活。
只想把我读过的好书都分享给你。
本期好书推荐:
《赞赏的5种语言》
作者:盖瑞·查普曼与保罗·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