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自己一年以来读过的书就和自己的生活日记一样。
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喜欢拿什么书来读,书中的什么地方让我更加触动,我因为这本书发生了什么改变。。我读过的书都有帮我记下。
首先,我推荐《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这本自传的作者许燕吉,与我外婆同年,1933年出生。这本书基本详细介绍了从她童年一直到她中老年的生活。
从童年的父亲突然离世还没来及悲伤,就到抗日时期全家一起逃难的日子,到新中国成立,以及从国家干部成了女囚。。
这本书中触动我的几个点:
-年幼的时候,父母都是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她的母亲一直在尽全力去盘孩子:教英语,教中文,教钢琴。连饮食营养都很严格的要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已经在努力的去教育好下一代。做的事情又是和我们现在人一样。
我最近总是在想,如果人重要在投胎,有的人出生便含着金勺子,代表就和其他没有金勺子的人强了?难道说就不用学习不用努力去继承遗产了吗?如果真的是这么想,那眼光实在是太短浅了。真正含着金勺子的人都更加努力,因为眼睛永远不是朝下看的,而是往上看的。
-书中讲述文革和三年自然灾害的片段。
这段历史是我们父母亲身经历过却很少听他们提及过的一段故事。
在那段人言可畏的日子里,教会了我们父母要谨言慎行。
更是让我觉得像我们90后,00后这样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地满口胡言乱语,在父母那个年代是要吃上大苦头的。其实也让我深刻觉得,话真的不能乱说,因为模凌两可的话,的确会让胡乱地去解读。只是在父母的那个年代,这个问题被放大化了。而我们自己应该是沉下心来,去向他们学习。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书中详尽地描述了当时人天天在饥饿中度过生活的日子。从来没有,让我这么能理解父母从来都关心我们吃没吃饱,担心没有吃完的食物不能随便浪费。在童年里,天天躺在床上饿着数日子的生活,让他们倍感珍惜现在的幸福。
- 许燕吉第一次怀孕,最后胎死腹中,她想看看她的宝宝。护士和她以后还会有自己的孩子,还是不看的好。。却没想到,随后被打入右派,入了狱,老公众叛亲离,她再也没有了自己的孩子。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刚刚生完桂圆。丧子之痛已经够让人难过了,而且再也没有自己的孩子,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宝宝的成为她终身的遗憾。看到这一段已经让我对着手机泪流满面了。
这本书我推荐给所有年轻人,可以了解那段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更加能理解我的父母了,甚至是我的外婆。
他们的生活历尽千辛,却依然顽强努力积极地生活。
而我们四处抱怨和不满,是因为我们的日子太幸福了。
想想,现代人为了生孩子抑郁哀伤,却听我妈妈说起生我的日子,仿佛是她这辈子最开心的日子了(那个年代自然分娩连无痛都没有)。
可能是因为生孩子就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和“磨难”了,而我们的父母却能看到和珍惜到很多身边的拥有的美好。
知识改变命运。
遇到什么不开心,不明白的地方,就看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