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父母,肯定要比孩子成熟,而且这也是教育孩子的资本。
因为,人生阅历摆在那,通俗地说就是:走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多,吃过盐比孩子吃的米多。很多时候,教育孩子的底气就在于此,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不停地教导、训诫孩子。
成熟加权威固然可以教育孩子,但它不一定是最优选择
对孩子说要这样,不能那样,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而且往往因为孩子的缘故,发脾气,生闷气,进而责备和批评他。
没错,这个样子,很容易让孩子暂时停止下来,改变他的行为习惯,但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就是他心里害怕。在父母的权威下,孩子不一定能明白个中理由,但他看到了父母的情绪和态度,在无法对立和抗衡的情况下,孩子会选择退让和害怕。
但是,家庭教育中害怕永远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选择,它带来的恐惧感,只会让孩子离爸妈越来越远,直至最后彻底离开父母。
教育孩子,自然希望他健康快乐,希望亲子之情其乐融融,互相尊重,父母爱孩子,孩子也爱着父母,而不是因为内心害怕,恐惧感成了亲子之情的隔离带。
父母的成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例外
这样的例外,就是想孩子一样充满热情地大笑,有着无忧无虑的样子,有时候和孩子嬉戏打闹而无拘无束,和他一样精神满满地奔跑,上传下跳。
这样回想自己小时候那样,再次回到那个童趣和略显顽劣的时期,甚至做一些无伤大雅的愚笨趣事。如果说,理解孩子,接纳孩子,要试着蹲下来,从孩子的高度去审视这个世界,那从心理调整自己的心态再去扮演孩子一会,也许更容易了解孩子的需求。
当父母放下成熟的样子,有着类似孩子的行为动作,甚至比孩子的表现更为调皮捣蛋一些,或许将很快地被孩子接受,并且拉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成熟和不成熟的表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不必分得那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