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作品,上学时候学过的,真正用心读过的不多。昨天晚上看了老舍作品《茶馆》的电影,激起内心不小的震撼。
电影开场是从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茶馆,茶馆里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有人斗蛐蛐,有人谈事情,有人谈天说地,有人摆平民间是非......
看着这个场景就感受到老北京的味道扑面而来,所听所感将我们送到清末老北京的裕泰茶馆。
这就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的中国市井百态图,而茶馆就像一个集散地,里面汇聚着老北京的各色人等,其中有打手、汉奸、人贩子、说和人、满清贵族、太监、资本家等等,洋人枪炮声、军阀的呼喊声将清末各色沉渣搅到明处,这就是天令其亡,必先令其疯狂。
小小茶馆就是一部小人物的历史,在国家民族危如累卵的情况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色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上帝的视角,去体会特殊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挣扎和呐喊。去体会历史的尘埃落到普通民众头上,会是怎样的结果。
农民食不果腹,卖儿鬻女。生命如同草芥,区区10两银子买断了一个活生生的小女孩的一生。
普通市民无法生存被逼良为娼,小丁宝是电影里唯一的一抹亮色,衬托这一抹亮色的却是无比灰暗的现实生活。小丁宝只是一个普通的17岁小女孩,却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出卖身体为生,但她并没有丧失善良的本性。小丁宝说:还不如死了,死了倒干净,像这样,活着人就烂了。一个17岁小姑娘说出如此令人 绝望的话语。
茶馆老板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年轻掌柜,他子承父业谨记父亲的教诲:体面热情地周旋在三教九流、各色各阶层人物之间。一看就是个机灵聪明,嘴甜心巧会来事的主,电影第一场就是王掌柜穿梭在顾客之间游刃有余地插科打诨、低头哈腰、迎来送往、热情招待每一位客人。那个勿谈国事的招牌特别亮眼,表达了掌故欲安心事商的希望。即使有如此玲珑心,有父亲一辈子经营茶馆的经验教训加持,也在极力逃避时局动荡,想要营造一方宁静,最终却被3股不同社会势力逼到走投无路。
侠士旗人贵族常四爷,感受一下他的台词吧:
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
常四爷是这一群人当中,少有的仗义执言、打抱不平、心怀善念的人,可是这样的人最终却落得个孤苦无依,穷困而终。国弱了,牛鬼蛇神就都出来,暗无天日乌烟瘴气,毫无章法可言。三个老人最后那一场戏,是为自己举行的葬礼,也是为那个操蛋的时代举行的葬礼。
兴办事业救国救民的阔少秦仲义,在电影结束的时候,三个老人最后一场对手戏将故事推向高潮,他们各自说各自的人生,他们笑着说,说完了继续笑,秦仲义说:“以后谁要有钱啊,一定要胡吃海喝,吃喝嫖赌花了最好,办什么实业,没见过这样的政府“”。
有钱有身份的人尚且如此之绝望,何况贫苦无依的百姓。
看着这样的故事,虽然心中充满积郁,但如果一直不去面对,就不存在了吗?高中的时候,我对中国近现代史非常的排斥,因为总能感到一种痛苦、憋闷、绝望,我曾一度想,我是不是曾经在那个时代生活过,如今转世到这样的时代,所以不愿回顾往事了。
让我想起《活着》这本书,这是一个家庭的历史,当然也必须在时代大背景下去解读。社会的变迁、社会变革带给普通人的是什么?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如何去应对?
人在社会变革和发展变迁的洪流之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可是对于家庭来说 ,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却又是大于天的问题。可是一个人的力量又那么渺小,放在历史中,连一粒尘土都算不上。
还是感谢我们的投胎技术吧,这个最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