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简书中读到类似的文章“点赞这么快,真的读过文章吗”,千千万万文章中遇到你那篇,点赞了,却让作者怀疑,真的读过吗,欣赏吗?
而作为笔者,你是不是有那份自信,我的文章只要打开,就会吸引读者从头读到尾,不会中途离开?当然,有的作者完全是记录生活,梳理自我,丝豪没有迎合的意味。但诗向会人说,纯粹练笔不求共鸣与认同感的很少。被风刮来张纸也要捡起来看看的时代一去不返,文字铺天盖地,精神饥荒似乎仍无药可医,怎样突破审美疲劳克服抗药性,让自已的文字惊艳众人一眼千年?
从自己说起,也写了一段时间,对之前垃圾文却从未回翻再读过,即便自认为尚有一点少年感,而阅读心境却似暮色,对如熟识的少年的文字已豪无新鲜感,提不起兴趣。
对简书的文章,简书是藏龙卧虎之地,好文章有的是,因更新速度快,可能被看见的机率不大,所以,目前为止,说实话,能让我一字不落地读完的文章还没超过十篇。除了熟悉的人的文章,那种阅读不算纯粹,有学习欣赏关注的惯性,而人家亦然。
喜欢读的文章有几类,一类是科普的,但得看心情看时间,对文采也有要求,学习也需要愉快的气氛。一类是超出认知,如心理方面,精神方面,人性深渊方面。这类文目前尚未见到。可见多么的眼高手低。一类是纯虚构的简短文,唯其虚构才见真实,幽默中自有明媚。
简书之外的阅读除了纸质书之外,每天公号上溜一眼,微博上凤凰读书,加上专业学习,八小时之外的三四个小时下来,脑子里一片浑钝,不知道这草草过一遍意识里留下多少痕迹。昨天读了两篇古文,文字美,信息量大,觉得现代文难以与之媲美。今天语言丰富却文化匮乏,回归到诗经年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尽皆素面相见,廖廖文字意蕴极其丰富,文字之外也有更加纯扑自然的美好。
昨夜又翻开《默读》仍然喜欢,文字不染纤尘,似春日阳光的温暖明亮。那是一种中二年龄特有的幽默风格,我却喜欢,难怪小女儿说是写给他们看的,不适合我读。
春天不是读书天,还是出去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