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掌控权:自由的孩子更自律

        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说:“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段应该领悟到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有办法强求,过分人为的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其发展规律,父母要有边界意识,给孩子适度的自由。

        用“可以”打破固有思维,让孩子习惯去找中间值。当孩子向父母寻求帮助时,先别着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首先要让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孩子始终想不出办法,父母再说“妈妈可以给你一个建议。”注意这里一定要出现两个词“可以”“建议”,这些词是很好的折中词,是在暗示孩子: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别的办法。然后父母要告诉孩子“妈妈的这个建议不一定是最好的,如果你能想到其他方法,也可以试一试。”几个“可以”就足以对孩子的思维进行扩展性心理暗示,扩展孩子的认知,打破思维的固化,养成主动寻找中间值的好习惯。

        “你不应该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这句话在给孩子的暗示是父母在时要听话,所以不能吃;如果父母不在,就可以随自己的心了。所以要把原因告诉孩子,可以这样说:“过去有很多小朋友就是吃了陌生人给的东西,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所以不认识的人给的食物不可以吃,除非有你值得信赖的人在场。”有原因,有可选择的中间值,孩子更容易接受。

      灵活的沟通方式才可以培养出灵活又健康的人格,在成为父母的道路上,学习从未停止,我们要学会打破固有思维,才能养育出聪明自信又具有良好应变力的孩子。

      教会孩子做决定。有决定能力的孩子非常自信,做决策也很果断,但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也会权衡利弊,而不是一意孤行。因为常常做决定的孩子知道,在自由的背后是相应的代价:如果做错了决定,后果就只能自己来承担,这也是要把决定权归还给孩子的原因,毕竟父母不能一直帮着孩子做决定。孩子迟早要独立去面对很多事情,越早让孩子拥有做决定的能力,越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很多小事是开启孩子决定能力的钥匙,父母要尝试着把决定权还给孩子:只要是不危及孩子的安全,不有失原则就可以大胆的让孩子觉做决定。同时要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并真心实意的尊重孩子的决定。譬如一日三餐,把其中一餐让孩子做决定,就等于直接告诉孩子,他在这个家里有一定的地位,自然也有决定权;小范围的外出活动要让孩子有发言权;周末生活琐事交给孩子自己做决定。

      提供选择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给孩子自由,同样也要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因为有选择才有目标,有动力,有锻炼自主能力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总是牵着孩子的手走,而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想唤醒孩子的自主能力,取代被动接受,就需要让孩子进入一个愿意的状态。因为愿意,所以才会主动去做。如何让孩子愿意呢?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让他愿意的选择。很多孩子不能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等等,是因为缺少一个范围,缺少一个明确的出发点。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范围,提供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向,孩子就会进入一个我愿意这样的状态,愿意主动去做,愿意主动思考,愿意主动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

        该如何做呢?可以这样:话说一半,事做一半,孩子的自主能力自然体现。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把握好度:话说一半,让孩子去想另一半;事做一半,让孩子去做另一半,如此一来才能达到锻炼和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目的;可以用拼音法让孩子自主理解要求;提及令孩子感兴趣的事。

      想锻炼孩子哪方面的自主能力,就给孩子提供哪方面的选择,一个选择是方向,两个选择就是趣味权衡游戏。好的父母永远不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或者强迫孩子必须做什么,而是像北斗星一样,在孩子迷茫时指引方向。

      抛开焦虑,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奏。当父母不再焦虑时,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是舒服的,得到的信任是不掺杂任何要求的,孩子的成长反而会超出父母的预期。

        有人说:“父母要把孩子看作一株花的种子,无论父母怎样干涉,从种子扎根、到发芽、到翠绿、到茂盛,再到结出花骨朵,都是一个缓慢有序的过程。”与其焦虑不安,不如静待花开。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是有节奏的。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太强的执念只会不断给孩子强加不属于他这个年龄阶段能承受的压力。

      作为父母要静待花开,默默耕耘;不比较不较劲;多陪孩子玩耍,因为在陪孩子玩耍的过程中,父母才能体会到孩子的快乐,感受到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拥有的成长节奏。所以,当孩子邀请父母一起玩耍时,不要拒绝,多陪陪孩子。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在修行中,父母遇见孩子的成长,也遇见了自己的另一面。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也同时完善休茸自己。而我们在自己的父母眼里也还是个孩子,然后我们也处在成长的节奏中。让`我们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路同行。

        每个父母内心都有一个想象中的孩子,他们会按照想象的样子来教育孩子。其实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好习惯和独立的思想,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个人的需求。真正的爱不是剥夺,而是放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