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第一篇)
最后一种就是今天的主要话题关键词,精读精读,精致阅读。这里的精致,是说思维要精致,而不是我拿着书,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丢一个字,仿佛丢了全世界。这是把书读死了。这种患得患失的阅读,没有速度,也不会有阅读愉快体验。思维的精致我认为是一种能力,和寻找切入点的敏感性,是说,在复杂的文字中,能够庖丁解牛一样,发现情节的衔接点,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势,分析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最终达到一种共鸣的审美体验,通过阅读,达到“读万卷书,仿佛行万里路”的感觉。我这只说是达到这种感觉,没说达到这种效果,因为读书永远代替补了行路,这里的行路也不是说旅游,是指生活体验,你可以没去过别的城市,但是你要有生活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这句话),这就是行路的一种,就是全身心的体验三种阅读方式,我认为我身边的人都在实践着。
二、为什么要精读
接下来我说功利点,精读,图什么?我们希望孩子精读,作为学生家长,希望的我想大概就是两点:1.提高分数;2.加深理解力。
我们就从这两点说精读。至于素质,这个读书不能绝对解决,读书又多人品又差的人,历史上不乏其人,这是个宏大的哲学命题。我们还是说点功利的分数和理解力好了。精读其实很难有非常固定的模式,我粗粗思考了一下,觉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集合学校教育和应试,他们的精读应该至少注意一下几个方面,这是注意事项,但不是绝对,因为每一本书于有每一本书的特点,不然也不会叫做名著,而正是这些特点的差异,使书籍能够开拓我们的心灵、思想。
关于这两点,我认为要在阅读的时候做到以下几点:
1. 景物描写、人物语言、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这些都不能跳跃过去。不幸的是,这些文字大多数和情节的结合度不那么明显,很多孩子恰好喜欢跳过去,越跳越开心,因为情节越来越流畅。
2.大段冗长的修辞描写,必须阅读,这是作者自己都引以为豪的地方。比如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面,作者通过两片叶子的对话,整整3页,描写了冬天的到来,这种文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令人惊叹的,冬天还可以在两片树叶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两片叶子,竟然说了3页的话,还让人觉得不罗嗦。然而因为没有情节,所以孩子们可能就翻过去了。因为这一章,从情节的衔接上,其实就最后一句话有用,“冬天就这样到了”。3.关注人物性格的变化。离开了对“人” 的关注,其实文学不存在了。如果有什么比宇宙更神秘,那大概就是人心了。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将人性的变化描写得入木三分。儿童文学名著的人物性格变化较为明显,而高年级的名著在人性描写方面更是力透纸背。精读的时候,对人性的变化不能放过。重要的事,这是考试的重点之一。最后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关于精读和设置问题4.问题要甩,但是不是用问题轰炸孩子。是要引导孩子发现人物、事件的变化、不同、矛盾、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怎么解决或理解。比如《绿野仙踪》,这部名著,大概适合二三年级孩子阅读,你要是不停的甩“稻草人是怎么扎成的、多萝西是怎么到的奥兹国……”这种推进式的问题固然可以帮助你检验孩子的阅读细致度,但是他们既简单,又不带有思考性,只要从原文中稍微一回顾,就能找到答案,这种问题,不容易培养多元化和辨证化的思考能力,只能说在查找细节上多了一些训练,他的作用不会比几套练习题更大。偶尔甩几个,抽查一下,就好了,通篇狂轰滥炸,换谁谁也烦。
三、精读书目和泛读书目的区别
我先说说,作为阅读,精读的书目和泛读的书目其实应该有区别。泛读的书目是为了拓展视野,释放压力,提高审美格调等目的买的,比较好买,孩子感兴趣的,天文、地理、科技、生物、文学、历史甚至漫画、杂志,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都可以买,随便读。简单点说,新华书店敢卖的数,大概都符合开卷有益的标准。网上这类推荐的文章比比皆是,各个学校假期也经常有推荐,我想不必多说。精读的书不大一样。我们做精读其实比泛读要费劲许多,甚至需要鼓起一点勇气,牺牲一点时间,我们是为了提高理解力,提高分数,提升写作能力买的,精读的书不需要很多,但是这些书因为是要带着思辨去阅读的,所以它的要求大概更高一点,而且应该集中在文学名著方面,它最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有一点趣,不必非常有趣。对于大人孩子都一样,再好的书,读不下去也没用。《约翰·克里斯朵夫》好,《神曲》好,几个小学生能读?
2.篇幅最好在15万字左右(一年级还要再少一些,8-12万字就挺好),超过20万字,不建议精读。即使精读,也不建议通篇阅读。时间有限,耐心有限。字数标准肯定是不绝对的,因人而异。
3.1年2-4本精读,我认为就了不起。精读不是数钞票,精读要勾画,要思考,要学习模仿人家的手笔,要做的事太多,读不了很多。精读做好了,1本其实也挺够。
4.通常好朋友让我推荐书目,我建议以国外名著和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为精读书籍的选择范围。也许有个人偏见,也许是我阅读量少,但我目前阅读感受是,国内作家的作品,90年代以后的,适合1-6年级学生用作精读的书,太少了。问题就在,语言比较粗糙,人物形象和性格设定比较大线条,情节上喜欢低估小读者的智商。曹文轩的书我读过几本,别的不敢妄议,但是《草房子》确实写的不错,中国诗化小说、诗意叙事的美学风格,在这本书里延续起来了,他的别的书,大概很难赶上这部巅峰之作吧。不必因为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好,就去阅读他所有作品。又不是中文系搞研究。能够被称为代表作的,大体都是精挑细选的,所以《草房子》还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