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楼梯陪着养
第一枚定海神针就是固定儿童的入睡时间
坏习惯一大堆,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入手?
作息无序
睡眠和孩子的学习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睡眠不仅能帮助孩子恢复体力,对恢复脑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睡眠不足会影响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的功能,并最终影响学习记忆的成绩。良好的睡眠不仅是后续学习和记忆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助于记忆的巩固和保持。学习知识就是获取新信息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离不开记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睡眠时间长短和学习记忆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有关学龄儿童的一些研究也发现,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睡眠习惯上都差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包括一些大数据的研究也发现睡眠时长、质量,与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之前存在明显的关联。
第二枚定海神针,早起。
与其晚上精疲力尽的坐在书桌前煎熬,还不如让孩子早睡,第二天早起学习更加有效。经过了一整晚的休息,大脑在第二天早上无论是记忆力还是反应速度都是最佳状态。但早上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过度消耗反而损耗白天精力。
早上的时间非常宝贵,要阅读那些能够滋养心灵的书籍,至于孩子们之间流行的那些趣味读物,放到下午、晚上用于娱乐时间以及碎片时间去翻阅就好。不要小看这每天20-30分钟的晨间阅读,这些优秀的读物潜移默化的滋养孩子的心灵,书中传递的真、善、美,让孩子带着一身正气走进学校。身体和大脑在清晨唤醒,我们的心灵也要在晨间被激活,阅读、反思、计划、运动都是非常适合早起完成的要事。
当孩子能够早睡、就要建立早起利用黄金时间拓展学习的习惯。但凡事没有绝对,并非每个孩子都必须早起阅读和学习,如果有的孩子日间学习太过繁重缺乏锻炼的机会,那早起运动显然在这个阶段就比阅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根据自己孩子现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安排。
第三枚定海神针,让孩子的一日变得更加有序,那就是固定的做作业时间。
0-3岁幼儿园的孩子:
固定时间
1. 晚上睡觉时间
2. 早上起床时间
3. 中午小睡时间
4-6岁学龄前的孩子:
固定时间
1. 晚上睡觉时间
2. 早上起床时间
3. 幼儿园回家后完成固定训练的时间
7-12岁学龄后的孩子:
固定时间
1. 晚上睡觉时间
2. 早上起床时间
3. 放学回家做作业的时间
确定了这三枚定海神针之后,需要为每一个时段建立一些习惯,从一开始父母的监督提醒,慢慢过渡为习惯成自然的自动化进程。为早起、放学后、睡觉前建立三大流程清单,帮助亲子双方释放大脑和压力,减少因为家长标准的不一致带给孩子的混乱。从被动提醒,到可以主动了解接下来的时间安排和事件顺序,帮助孩子理解时间和事件之间的联系。清单的好处实在是很多,但要用对方法,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有的人越用越焦虑。
静态清单,是指一个相对长期的、较为理想的目标,一般情况下以一学期为一个阶段进行更新。根据孩子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父母的时间安排、家庭成员的影响、以及当前孩子年龄所对应的习惯培养重点等等,制定出的三大流程清单都属于静态清单的范围。
静态清单是较为理想化的清单,更多的作用是让亲子双方都能看到未来半年孩子在生活自理上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在早起、放学后和睡前这三个重要时间段的理想标准是什么。这个设定的过程,需要亲子双方一起讨论。
明确的提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期待,基于怎样的事实?同时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现状是什么,离目标的差距?千万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和自己,这是我们期待宝贝半年后的样子。
目标不代表着对现在的否定,只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启动训练的初期,如果孩子动力不足,还可以用积累打卡的方式,完成挑战后,在周末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一般情况下,不鼓励大家使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因为物质奖励本质上是一种交易,初期见效快,但长期来讲,对培养自主性没有积极的意义。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于挑战目前的做不到,会有畏难情绪,父母的鼓励和陪伴非常重要。当孩子一周结束盘点进步时,如果达成目标,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件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全家去看一场电影,作为庆祝孩子努力达成目标的欢乐时光。
静态清单是长期行为目标,用来看。
动态清单是短期训练目标,拿来用。
动静态清单的结合,让我们既能看到更为长期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又能脚踏实地的关注现在,从小事做起,踏实训练。
如果没有结合使用,一开始就给孩子列出详尽的计划清单,不切实际的期待会让孩子抵触,也让家长因为清单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而变得焦虑。
要灵活的使用好动静态清单结合的方式,建立早起、放学后和睡前的长期行为目标(推荐以半年、学期为单位),同时找到目标和现实的差距,从局部开始进行训练,逐步改善。
训练是一个利用动态清单管理近期小目标,逐步实现对静态清单趋于达成的过程。但不是列出清单孩子就可以自动化执行。如果父母对清单的期待是写出来后就立即可以执行,那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是不是也太简单了?训练的过程需要父母调整好心态,保持耐心和信心逐步练习,不断去尝试、努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