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接受了好多朋友的安利,终于把《东京女子图鉴》撸完了。
这部日本网络剧,每集只有20分钟,共11集。该剧讲述了女主绫从20岁到四十岁的人生历程。
每一集都能看到女主人公快速的成长,她不断地升职加薪,在办公室的水深火热中站稳脚跟,所有的一切都是顺利的,住处从三轩茶屋到惠比寿,再搬去银座,工作从普通职员到Gucci的公关经理。
一次次的升职加薪,一次次地去往不同的高级餐厅、一次次地换着看似越来越优秀的男友。这自带主角光环开了挂的人生啊,感觉下一秒就可以轻而易举登上人生巅峰...
02.
从20岁演绎到40多岁,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女人的史诗。
这是一个有点功利、有点野心的小镇姑娘在大东京里凭借欲望一步一步拼搏进化的历程,而说到她的东京进化史,除了里面那不容忽视、越穿越美的衣品外,自然是她身边的男人。
她的交往对象从带给她微小而温暖的同乡男友、不婚主义的高富帅、到带她走进上流社会生活的已婚男人、再到拥有一套豪华公寓和900万日元(54万人民币)年薪又老又丑的结婚对象,咖啡店的小鲜肉服务生,港区精英男...最后和她的男闺蜜走到一起。
03.
她当过小三,包养过小白脸,相过亲,离过婚。
在野心和欲望的驱动下,无休止地追逐着更光鲜更亮丽的生活。她的住所从低档的小区换成了高档公寓,身边的人来来去像走马灯一样变幻,最后兜兜转转,撞上了阶级的天花板,痛定思痛后人生又回到了原点。
身在北上广深打拼的每个女生或多或少的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关于人生的选择,关于事业与爱情,关于消费主义至上的年代里女生追求物质新享受的种种。
打肿脸充胖子也要买漂亮包包衣服的信用卡分期,30岁时面临事业瓶颈的转型危机,男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如此终极的无解之谜,在这些心有戚戚焉的时刻,绫的选择似乎也成了看剧的你的思考。
04.
生活的本质,偶像剧和少女心教不了,从来没挣到钱和安贫乐道并不是一回事。
每个经历过“逃离家乡”和“逃离北上广”的追梦者都会理解的一个心路,也许在社会主流设定的标准里,永远不会有纯粹的“做自己”这一条。
也像《东京女子图鉴》里暗藏的宿命论那样:“青蛙是不能去舞会的,青蛙就跟青蛙一起在田里面呱呱叫就好了。”这也是为何,每次绫感到颓丧,就会纠结地自言自语:“做个井底之蛙应该也不错吧。”
而大都市里的个人奋斗,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往前走是不敢,往后退又不甘。
以前,基于生理差异,女性相夫教子一度是主流。
如今,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压力逐渐转嫁到男性头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女性月入三万可以好吃好喝买鞋买包,而男性月入三万,一背房贷就略微吃紧。在很多女性那里,这却是最新的政治正确。
但就像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到的那样: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05.
这样的处境我们都在经历,却无从避免。看着女主绫的起起伏伏,观众们也在掂量着自己会作出如何选择。或许当代都市里,阶层的日益固化早已注定了你的前路。
但是,光阴消逝,岁月留痕,哪怕驻足原地,生活也不会轻易饶过你我。
不去闯上一闯,不享受下哪怕虚荣的那份光彩,恐怕很多现代女性都无法甘心穿着起球的内裤,来渡过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吧。
我们无权批判绫的选择,但可以调整内心的砝码。
当然了,大城市里预约不到的餐厅;代理店的男朋友;有意义的工作;六本木之丘;toho cinemas的晚场电影;一日两晚的箱根旅行;Harry Winston的婚戒;幸福的婚姻;满足这些就是让人生圆满的要素吗?
然而你身边更多的是从地方的大学毕业,在地方的公司上班,和温柔的男性结婚,和父母一样组建一个温暖的家庭,在眼前半径5米范围内追寻着未来的同学们。
她们在老家干着一份清闲的行政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到月初了,就舒舒服服地领一分不差的工资……这何尝就不是另一种人生的圆满?
06.
生活不是纸面上那些道理,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你可以选择在烟火气十足的安稳生活里平平淡淡煲汤煮饭,你也可以选择在华丽精致的欲望都市里纸醉金迷实现自我。
生活不止一种,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停下来问问自己终究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的真相就是不完美,接受自己,才是幸福的第一步。就像罗曼·罗兰所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你呢,有没有活成你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