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目,今天推荐一本书《关键对话》。
看文之前,让我们先来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对话,交流中,你会不会无意识的说出:“没有这回事,我本来是想*****”,“他那种人,谁能和他沟通,我受够了”等等一些言论。
如果回答为是,不要担心,很正常。因为人类的天性就是一直努力证明自己,反应在生活的对话中,就是无意识的想要“战胜对方”,敏感问题的沟通很容易出现矛盾。
《关键对话》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教人们怎样对话,怎样说服他人,交流的目的不是说服,是最终实现共同目标,需要的是彼此愿意为了对方去后退一步。学过博弈论都知道,个体的最佳策略放在集体中则不一定适用,所以,这本书真正的是在叫我们如何在矛盾时刻有效理解对方,让对方情绪得以缓和,最终将话题从抵抗转至双方共同的目的上。
想要自在的谈论敏感问题,最基础的一步就是改变错误的观点。即我们的苦恼都是他人造成的。我们总是简单认为,只要搞定了“麻烦制造者”,一切问题都会好起来。然而事实上,要解决好问题,永远只能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我们知道下意识的一直反驳甚至是带有叛逆意识的反驳是不对的,试图纠正但很难改变,我一直在努力,但直到这本书,我发现根本方法就是错误的。——反驳的根源不在于我当时一瞬间迸发的逆反心理,而在于我从未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任凭情绪将我支配。
对话前准备
原则一:从心出发,问一下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对方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共同目的是什么”,通俗就是我想***,但是***,我怎样同时实现**和**。
对话中思考
原则二:注意观察,当遇到涉及双方利益的事情时,肯定会有一定的争执,而争执时,其实就是交流已经偏离了目的,也就是跑题了,脱缰啦,一定时刻问自己,我们现在是否还在谈论共同的事情。
矛盾时调整
原则三:消除误解,冷静下来,以自己的话概括对方的观点,询问是吗?客观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里不要怕,心平气和的陈述不会引起的防抗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严重),加以引导回归至主题。
最后需要注意,没有解决争议的万灵丹,沟通是一种过程,只要我们保持健康的心态,再僵的现状也可以获得缓和。只要坚持做下去。
看完了,就在生活中尝试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