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东西大家都想要,而且只有一件,那么你最好不要。
——我编的
从和氏璧到传国御玺
上回说到造出成语“问鼎中原”的楚文王得到了卞和手中的和氏璧。
文王得到了和氏璧以后,万分宝贝此玉,而且估计文王是自然美的倡导者,都舍不得让工匠对和氏璧进行雕琢。
就这样和氏璧度过了它平静的四百年。
转眼已是400年后,楚国出了一位非常有作为,非常大气的皇帝——楚威王,他有一个很厉害的女儿,嫁到秦国后把持秦政近四十年,叫做芈月。
楚威王很大气,而且为了表示自己很大气,他愣是把楚国珍藏400年的和氏璧赏给了功臣——相国昭阳(和今天湖南昭阳市没啥关系)。
这个昭阳呢,比较爱显摆,当然也可能是比较会做人,会讨君王欢心。
总之,有一天,昭阳带了几个人出去游玩的时候(当时张仪也在),拿出玉璧打算秀一秀。结果曲终人散后,昭阳一看,坏了!和氏璧消失了。
盗玉这人应当是古今中外第一大盗了,可惜没人知道是谁(据说当时昭阳怀疑是张仪偷的,还为此打了张仪,不知道后来张仪欺楚,是不是记了这事的仇)。
和氏璧第一次失散在茫茫人海,下落不明。
光阴荏苒,50年后,赵国有个宦官在集上闲逛时用五百金(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万),买了一块美玉。
结果,这块玉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
和氏璧再现,仿佛预示着天下的风云再起。
赵惠文王听说后,就很大方的把和氏璧纳为己有了,毕竟普赵国之内,莫非赵王之物。所以他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但惠文王没想到的是,想要美玉的人太多了。
在这些想要美玉的人当中,就包括当时天下最有权势的人。
后来主导了长平之战的秦昭王听说宝玉重现,也很想要,并且表示绝不占赵国便宜,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秦昭王这一下客观的把和氏璧的价值炒到了天价,并顺带贡献了成语,价值连城。
电视剧告诉我们,男人的话不能信,皇帝的话更不能信。赵王和他的臣子们虽然没看过电视剧,但都一致认为秦王的话,绝对不能信。
可是这时的秦国,刚欺负完魏国,对赵国也是虎视眈眈,赵王根本惹不起啊。
就在这时,从集上买来和氏璧的宦官缪贤,给赵王举荐了一位贤人——蔺相如。
(熟悉完璧归赵的可跳过引文)
蔺相如对赵王说,秦国咱惹不起啊。
赵王说,我舍不得这玉啊,你也知道老秦刚忽悠王老楚(张仪戏楚),送玉过去,估计是肉包子打狗了。
蔺相如觉得失玉是小,要是赵国被秦把这玉骗去,这老脸可就没了。就说道,没事,我去秦国,要是秦王给了咱城池,我就把玉留下,要是不给,我就把玉完好无缺的带回来(贡献成语:完璧归赵)。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秦王对这玉是一见倾心。
他自己看,自己看完,大臣看,大臣看完,自己看,看样子是没打算给带玉过来的蔺相如看,更别提拿城池换的事了。
蔺相如也看出来了,这老秦果然是打算拿他开涮了,当下对秦王说,王,这个玉有毛病。
秦王不信,这么好的玉,没毛病。
蔺相如说有,还热心的要指给秦王看。
他拿到宝玉,急退几步,靠着柱子,脸色一变,秦王瞬间明白自己被坑了。
蔺相如作势要砸这宝玉,并说,大王,秦是强国,赵国肯定不敢坑您,秦就不一定了,所以我觉得还是你先给我城,我再给你玉比较好,别逼我啊,再过来,我就把我的脑袋和玉一起砸碎!
秦王倒是不心疼小蔺的脑袋,可心疼这玉啊。就继续坑道,看你说的,俺是这样的人嘛,你过来,我打算把这十五城给你。
蔺相如说,不行,这是天下第一宝玉,赵王送过来的时候还斋戒了五天,你也得斋戒五天,以表诚意。
秦王想,赵人真麻烦,搞得跟女人一样。可是玉还在柱子旁边,又想反正蔺相如也飞不了。就说,行行行,你说了算。
结果,蔺相如是个机灵人啊,一回客栈就让随从扮成商人偷偷把玉送回了赵国。
他自己勇敢的留了下来,继续面对如虎的秦王。
五天后,秦王召见,一见面就伸手,玉呢?
蔺相如说,玉我已经送回去了,我怕你哄我。
秦王懵逼加火大的说,这特么的谁骗谁啊。
蔺相如说,你们秦国自从秦穆王以下,二十几代国君,没一个实在人,再说,秦强赵弱,你先把城池给了赵国,赵一定不敢不把和氏璧奉上。
秦王一看,调戏不成反被睡了。十五个城池那是舍不得的,可也不能真为此和赵国开战,只好冷笑着说,你厉害,你牛逼。
和氏璧回到了赵国,秦王再也没提拿城换玉的事。
不过赵国君臣不知道的是,55年后,和氏璧还是归了秦国,并且赵国也成为了被秦第二个灭掉的七雄。
又过了七年,秦陆续灭掉了战国七雄。
这一年,秦始皇让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刻了八个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并且雕刻成了玺印的样子。秦统一中国,并且打算伴着和氏璧——既寿永昌,千秋万代。
从此和氏璧不复存在,最尊贵也最不详的传国玉玺出世了。
卞和,楚王,赵王,秦王,蔺相如……都成了转眼云烟,即使以为“万世之基业”的秦也二世而亡。
而对于和氏璧,对于传国玉玺,千年的血泪,权谋,烽烟才刚刚拉开序幕。
(另一说,传国御玺不是和氏璧造成的,是一蓝田美玉制成。
今天收藏于故宫博物馆的传国玉玺,有人说真有人说假,“十全老人”乾隆爷考证说是假的。
我辈只好说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