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皎洁月光下的朝圣路目录 - 简书
【上一章】连载 ▎皎洁月光下的朝圣路(十四):怡情帕邦喀(三) - 简书
“想问天你在哪里?”站在帕邦喀宫门口脑海冒出的一句歌词,或许原歌曲表达的不是这样一个意思,这个地方,看着蓝天,突然有种想跟天对话的冲动。
帕邦喀宫被誉为拉萨第一宫,先有帕邦喀宫,然后才有拉萨城大昭寺。相传当年建造大昭寺的时候,经常白天建晚上无缘无故就塌了。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算出是西藏地形如魔女仰卧,有诸恶风水。于是当时吐蕃的国王松赞干布建造了帕邦喀宫把妖怪给镇压住。
值得一提,这里是藏文的发源地。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曾在帕邦喀宫闭门专研三年,以梵文字母为蓝本,结合吐蕃语言实际,创造藏文字。至今宫殿里面,还保存着吞弥•桑布扎亲手书写的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这几个字我们有幸是看见了,用玻璃框护藏着。但里面的大师示意不能拍照,我们也表示尊重。
突然被触动了一下,四大文明古国,文化能延续至今未曾间断硕果仅存的只有中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文字被保存下来了。
四大文明古国都曾孕育出自己的象形文字系统,埃及有象形文字,苏美尔有楔形文字,哈拉巴同样有印章文字。
古巴比伦文化因为战争不断,加上区域内自然环境变差、马其顿人入侵等原因早早退出历史舞台。
古埃及被波斯入侵,恺撒大帝攻占埃及时,一把火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化为灰烬,四百多年后,西奥都西斯一世又拆毁了大部分神庙,并赶散了所有还懂一点古埃及文字的祭司,使其文化急剧衰退。能真正读解古埃及文,也是近年的事情。
古印度因为文字被识别能力的缺失,就连在公元前1500就神秘衰落的原因都是个谜。
文字是文化的基石,在古代,文字缺失就意味着消亡。
在中国汉藏语系诸语中,藏文作为的历史长度、文献丰富程度都仅次于汉文的文字,在历史洪流中保存至今,依旧绽放着绚丽的色彩,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着独特作用。
身处其文字发源地,心里感谢前人对文化的作出的贡献。
然而面对着帕邦喀,却发现一切都很陌生。
来西藏前我觉得我能靠近佛,但当我深处佛教庭院之间,面对各种佛教符号,自己却像掉进了迷宫,不知道哪里是哪里。
我发现我对佛原来是这般的一无所知。我察觉到我与佛的距离未曾这般的遥远。
我不知道他的历史、分不清他的宗派、未曾遵守他的教规。
我曾尝试阅读佛家经典,来体会佛教的奥秘,却参悟不透,我曾置身梵音萦绕之境,试图寻找一片安宁,心却是不曾平伏。
我终究只是一个过路的凡人。到来过,离开后却无从寻找痕迹。
要想知道你跟一个人的距离,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近他。走到最后,你会发现,是距离给了你答案,而不是答案告诉了你距离。
坠入凡尘的感觉却是很好,跟着女王到处跑,看她兴高采烈的模样,这何尝不就是我的世界?脑海中想起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有些人天生就是一个悲剧,他只是用诗句把这个悲剧包装得很美好,但悲剧终究还是悲剧。
还是让我做一个快乐的凡夫俗子吧。
这里的动物都很有爱,半路一座建筑窗户边站着一只傲娇的大灰猫,谁知阿力一伸手去摸一摸它,就被撩得不要不要的。还有一只小黑牛,看见我们手中的零食,竟然跑到我们这边撑零食吃。
格桑花是这片大地最美的点缀,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者“幸福”的意思,遍野绿野被或紫色或白色的幸福之花点缀,让人感觉不到哀愁。
经历了多少灾难,帕邦喀宫依旧矗立在巨石上。巷子的尽头,传来喇嘛念经呢喃,间杂清脆敲打铜器的声音,他们在跟佛祖对话。我爬上了一块大石头,和女王并排而坐,惬意的脚尖碰着脚尖,俯瞰着山下的一切一切。
平行的两种世界这一刻找到了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