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经常听高年级的爸爸妈妈分享,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孩子成绩差距开始渐渐拉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也就没有发言权。
寒假过后,孩子开始进入二年级下学期,感觉题型一下子灵活了,题量也开始增加,相应的错题明显增多。这个时候谁的作业习惯好,适应能力强,就能迅速调整过来。而作业习惯不好的孩子就开始渐渐拉开差距了。
最近正在头疼“粗心”的事,学而思就雪中送炭,开了一堂网课。
图片发自简书App
粗心的原因有三类: 注意力不集中,做题习惯不好,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分析自家原因,我们属于做题习惯不好,占了三条: 不读题,不检查,卷面不够整洁。
从不读题来看,经常不好好读题,题目读了一半就开始做题,题目一旦灵活,错误率就明显升高。老师也给出了蛮不错的解决方法,后面会这样去试验,提高读题准确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检查也是原因之一,每次让检查,不到两分钟就能检查完一张卷子。为了激励,需要给出些奖惩机制了。
“粗心” 60%的原因是因为知识没有完全掌握,这点说得很到位,给出的办法如下。其中精华部分: “重做一遍对了,有可能还是没掌握,下次还会掉坑里,”需要找几道相似的题,让孩子分析里面的要点和陷阱,这样下次遇到类似的才印象深刻,不会出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理论联系实际,开始行动起来,愿成功度过这个重要的“分水岭”!
201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