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投资股票要价值投资,总是希望万里挑一选一只成长性好的潜力股。各种K线各种指标,分析大盘分析行业分析企业财务,费劲心机却不一定找得出理想的得偿所愿。陆蓉老师提到怎么从股价里看出规律,怎么利用规律制定策略,非常有启发性。
一、长期来看:反转效应
反转效应就是涨久必跌、跌久必涨。这个道理很简单,非常朴素,也贴合我们对生活的认知。关键是你能否抓住这个“久“。没有把握好进场或离场时点,你认为价格跌或涨得差不多了,结果卡在半山腰。到底多久才算“久”呢?美国的实证表明大概是三年,因为中国市场上个人参与者比例高,短期行为明显,这个时间约为一年半。所以长期的策略就是买跌卖涨。
反转策略的理论依据是投资者过度反应这种心理偏差,导致股票价格被高估或低估。
导致过度反应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加工阶段,因股票高成长、大比例分红、登上排行榜等原因,投资者往往忽略其他信息作出决策;二是信息输出阶段,投资者过度自信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
二、短期来看:惯性效应
股票在短期的表现与长期完全相反--具有惯性,即原来涨的接着涨,跌的继续跌。,所以短期交易策略就是追涨杀跌。
惯性效应的理论依据是投资者反应不足,因为人不能像机器一样对信息即时马上做出正确的反应,而且信息的扩散是缓慢逐步的,离信息源近或敏感的人必然会有动作,其他离信息源远或反应慢的人的行为会出现滞后。
反应过度时要采用长期策略来买跌卖涨,反应不足时要采用短期策略来追涨杀跌,截然不同的原因促成两个相反的操作。那市场情绪到底是不足还是过度怎么判断?看时间长短,时间在半年或一年以内的一般用短期的视角来看,超过一年或更长的可以用长期的视角来制定策略。也就是说短期股票重复此前的趋势,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掉头反转,股价朝着反方向便变化。
陆蓉老师留了一个问题:有哪些股价的技术分析指标是你觉得比较有用的?从我有限的股市经验来说,我个人比较看重市场成交量,如果近期成交量保持稳定且换手率有所提升,表示有资金流入或者机构投资者进入,从短期来看也符合追涨杀跌这个操作策略。长期来看,还是看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市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