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笑呵呵的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害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真"的道理。
在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分几个方面来理解。
【铁杵与针的距离】
当老婆婆想把铁杵磨成针的时候,这个任务是非常艰难的。当她把一个巨大的任务只是分成不停止磨动的每一个小动作,并循序渐进的练习,原本诺大的一个任务,就变得不值一提。铁杵和针本是两个不可能产生关联的物体,当通过婆婆的自我调节,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试想我们平日里在碰到任务时,大脑总是惯性思维的无限放大本已经很难的问题,直至那最后一份意志力也被消磨殆尽。
【当铁杵磨累了的时候】
如果想要把一个铁杵磨成针,这是需要极大的毅力,同时也要承受无比的枯燥。如果一直重复同一个简单的动作,总有感觉到累,总有想要放弃的时候。当设定完一个目标后,每三个月,半年,还是一年给自己反馈一次,你会看到不同阶段不一样的结果,让自己每达到一个阶段,就有一个明确的量化。用结果去量化行动带来的改变,会给自己带来暂时的满足感。当觉得累了的时候,预想自己已达成结果的那个画面,会在行动的路上助自己一臂之力。
【始终如一的磨铁杵,才会成为针】
试想老婆婆在磨铁杵的时候,没有极大的决心与高度的专注力,三天打鱼,二天晒网,还会不会有铁杵变成针的那一天?
保有持久的专注力,你也可以做到铁杵变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