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读《新青年》文选。读到鲁迅《随感录》寄望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诚悦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等语,忽然想到郭沫若。作为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作家、戏剧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甲骨文金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外国文艺的翻译介绍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他天才超迈,学识渊博,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然而,某个时期以来,在某些“正人君子”话语中,其学术成就被遮蔽,其人品被质疑;民间及网络世界更是盛传关于他人品卑污的各种流言甚至谣言。即使某些看似“理中客”者,也以“太阳下的蜡烛”讥评他……那些误解他贬低他诽谤他的人们浑然不知或故意忘记:少年时代的郭沫若,其品性即彰显反抗强权的特质。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夕,深受常凯申青睐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撰写《请看今日之常凯申》,揭露常凯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径,因此受到通缉。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后,冒险奔赴南昌;起义军撤退途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因起义队伍溃散,蛰伏上海一段时间后,被迫流亡日本。1937年“七七事变”后,毅然别妇抛雏回国参加抗战……这样一个深具反抗精神的人,一个天生的革命者,一个忠诚的共产党人,怎么会轻易屈服于权势?——那么,应当如何看待郭沫若一生为人为学?我以为,前引鲁迅的话提供了一把钥匙;只要认真领会鲁迅所言,并联系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披露心迹所说的话,对于郭沫若一生为人为学,便会豁然而解!由此也可知那些编织鲁迅谩骂郭沫若的流言,将鲁迅与郭沫若对立的人,实在是浅陋无聊之至……我又想,以今日之眼光视之,作为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郭沫若,其人其学可谓“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之典范……感而赋诗。
五四敬诵新青年,浮想联翩思前贤;
曾经狂放吞日月,岂因媚权效貂蝉。
呐喊原须遵将令,静默为顾大局全;
可笑萤火讥炬火,太阳底下空自燃。
(2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