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秋风动客情  点点孤灯到天明 ——读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到了无人攀越的高峰,后世要想实现突破,要么在体式上,要么在题材。时至大宋一朝,致力于诗歌创作的文人士子为了实现突围,证明自我的存在,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在诗歌创作方面进行创新。其中,对诗歌蕴涵主题和意趣的探索成为宋诗存在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渠道。与唐诗的主情不同,宋诗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它不再以主情、叙事、状物抒怀为表现的主体,而是以阐释生活和人生的哲理作为表情达意的主要内容。正是这种另辟蹊径的突破,为中国诗歌园囿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景。正是基于这一点,当品读宋诗时,从诗歌的本身而言,可以体验到诗歌独有的情味;而从宋诗的角度赏析品鉴,则能够读出别样的意味。

因唐代诗坛名家辈出、精品无数,所以谈及诗歌人们不由自主的会想到唐诗,但是在文学发展相对宽松和繁盛的宋代,宋诗在中国诗歌名册中因其独辟蹊径的创新而表现出独特的意蕴。简单漫步于宋诗,同样能够感受到诗歌所散发出的独特情韵。只不过与唐诗相比,具有了别样的况味。慢溯宋代诗林,虽然不能与唐代相比,但也不乏名家,不乏精品。从苏轼的《题西林壁》到朱熹的《观书有感》,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到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正是这些伟大的诗人创造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并且他们很多的作品,也都是成为了经典。尽管宋诗历来受到后世的批评,认为太过于侧重于哲理了,以至于失去了诗本身的韵味,但从存在的合理性和为了证明这种合理的存在,诗人必须在守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诗歌发展到宋朝,大部分诗人比较清楚,如果依旧按照唐朝诗人的手法来表达,完全没有新意,很难有所作为。为此这些诗人勇于创新,开始融入进自己的思想,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部分都充满了哲理。其实有哲理没有问题,毕竟对于人们来说,在读诗、品诗的过程中都会有人生的收获,如果能够加以理解,把哲理为己所用,对于人生之路,一定会有帮助。

说起宋朝诗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其实,两宋诗坛中除了几位一流的诗人,还有很多一些诗人以自己对社会世情和人生的观察与感悟,把它们付诸文字,创作出很多经典的作品。像南宋时期叶翁绍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诗人。说到叶绍翁,首先进入读者思维的就是他的经典小诗《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首精致的七绝,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诗歌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第三、四两句,既渲染浓郁的春色,又揭示深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除了这一首之外,叶绍翁留存于世充满理趣的作品很多,像《夜书所见》同样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不应该被忽略。

第一句以绘景开启,渲染一种凄冷的气氛。“萧萧”叠词,增强韵律感音乐性的同时,更为下半句抒情蓄势;“送”,拟人之法,赋予梧叶人性,形象生动,有一种“梧桐更兼细雨”的苍凉之感;“寒”,双关之法,既写天气的寒冷,更写人内心的感受。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第二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三、四句是倒装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按意思顺序,当是前后互移,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阵阵秋风,触发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旅中情思,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短短28个字的绝句,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绘出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表现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而这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技法的使用还综合性地与其他技巧相调和,让景致与情感表现出别样的况味:多种感官的使用,听觉、视觉、触觉;多层次地写景,远与近、概括与特写;典型意象的选取,增添诗歌的画面感,渲染悲凉的心境,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夜深人静,漂泊之人难以入眠。瑟瑟秋风,更撩拨起自己绵绵的乡情乡愿;虚实结合,以实映虚,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综合调动多种技巧描绘秋夜之景,实则是把丰富的情感融入其中。虽然言不尽意,但从文字表层意义进入文字背后蕴涵的深层意义,可以发现该诗寄寓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有思乡念亲、怀想故园,有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有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

生命的个体,每一个人都很难掌控自己的命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渴望按照自己的心性生活,但是现实的残酷,很少有人能够如其所愿。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都是漂泊者,要么是身体的,要么是思想的。“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何”的哲学命题,其实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居家-出门-回归”,看似简单的过程,但其间却要经历太多世风俗雨的蚕食。似水流年,韶华易逝,老之将至回首萧瑟处,快乐喜悦也好,悲伤痛苦也罢都只能作为一种过往的记录,真正能够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也只是寥寥。“梧叶”本无情,却动游子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回望,当“促织”之声响起时,那年那月的点点滴滴更引发诗人无尽的惆怅。“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叶绍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因难以入眠而写下的这首短诗,从一个侧面是对生命过往的回望,更多抒写的是一种无奈和伤感。(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776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2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36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30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4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1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5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0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35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5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0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0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