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道,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的子女?农民子弟?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去称呼他们。我多想叫他们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进他们的世界......
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田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在田野里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着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根,繁华的现代文化,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中烙下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生活。可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里,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啊!却过早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应该承受的压力。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有一位记者问一位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眼泪。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学校还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很多体制不完美......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很多目光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的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开时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有一天会成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