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与精准是两个极端,连接两点就确定了一个方向和一种度量,通常称之为精确度。精确度的增加是向着精准的方向变化或移动,而减少则是向着模糊的方向变化或移动。中庸可以看作是一个令人感到方便合适的 精确度范围,而太过与不及则指的偏离了中庸的模糊与精准,或者过于模糊,不能清晰明辨,或者过于精准,繁琐不便。例如简单而抽象的数字,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往往是整数,而科学计算中通常要求一定的精确度,即具体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如衡量原子的尺寸时常用埃米单位,是百亿分之一米,如果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单 位都精确到埃米,就既不必要,又极其繁琐不便。另一方面,天文学上的距离通常用光年单位,即以光速直线运动一年所跨过的距离,千分之一的误差就已经很大, 很不得了,因而其表示的距离相当模糊,往往只是概念性的说明,而无法确定精准的数值。
模糊与精准是序的前提条件,尽管很多时候都是默认的或缺省的。序是个一般性的概念,涵义极其广泛。首先,凡是能用数字表示的,都存在一个精确度的问题或前提 条件。其次,凡是能用语言和词汇描述或表述的,也都存在一个精确度的问题或前提条件。在任何一门语言中,词汇的外延和内涵之间也存在模糊与精准的问题,即外延越精准,内涵也就越精准、范围越小,反之外延越模糊,内涵就越模糊、范围越大。例如马与白马,后者外延比前者精准,相应地后者的内涵也比前者精准,范围也比前者小,白马只是马的一个子集、一个部分。最后,就是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既然可以意会,就一定可以解析为概念的序列或集合,而概念与词汇一样,也存在外延与内涵及模糊与精准的问题。
在认识理解和表达交流中,如果不能统一精确度,或者说不能在一致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那么轻则容易产生误差,导致南辕北辙,重则会误导误解,荒谬误事,既无法 认清序的真实结构和面目,也不能充分利用序、改变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