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体验@国画中的鱼

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是一个美好的意象。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有福泽绵绵的含义,后世更取“鱼”的谐音“余”,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

在中国绘画史上,画鱼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

从文献记载上看,始于三国。当时魏明帝游洛水,见白獭爱之不可得。徐邈说:“獭嗜鲼鱼,乃不避死”。遂画板作鲼鱼悬岸,群獭竞来,一时执得。帝嘉叹曰:“卿画鱼何其神也?”答曰:“臣未尝执笔,人所作者,自可庶几。”

五代后唐时,有袁羲善画鱼,穷其变态。北宋时,又有徐白、徐泉、徐易等人专门画鱼,其作品载入《宣和画谱》。

元、明、清三代也都有以画鱼而著称的画家,但他们的作品很少流传于世。

如今的流传于世的画鱼作品,多是花鸟兼画鱼的作品。


北宋 刘窠 《落花游鱼图》
宋 陈可九 《春溪水族图》

宋末 周东卿《鱼乐图》

元 赖庵 《藻鱼图》

元 佚名 《跃鱼图》

明 刘节 《鱼蟹图》

明 刘节《藻鱼图轴》

明 缪辅《鱼藻图》

清 郎世宁《画鱼藻》

清 马元驭《双鱼图》

清 华嵒《群鱼戏藻》

清 马文麟《画鱼藻》

清 恽寿平《蓼汀鱼藻图》

清 倪耘《鲈鱼新笋图》

清 陈兆凤《博古花草图》

吴昌硕画鱼

齐白石《大鲶鱼》

齐白石《九和图》

张大千《八大山人鱼乐图》



李苦禅画鱼

潘天寿画鱼

王雪涛画鱼

高剑父《四鱼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是茶的故乡和发源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物质文化和深厚的精神层面。自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
    Liukui00阅读 1,107评论 0 1
  • 翎毛原本指的是鸟类翅膀尖上的毛,后泛指禽鸟,到了中国画的领域,就成了一门专门的画种——“翎毛画”。中国古代的画家喜...
    Liukui00阅读 1,239评论 0 4
  • 提到和尚画家,许多人首先会想到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在画史上合称“四僧”,而在中...
    Liukui00阅读 1,079评论 0 7
  • 王阮亭有词道:“水碧沙明,参横月落,还向潇湘去。” 似乎将宇宙的美意都汇集于此。自古以来,这里不知孕育了多少诗人。...
    Liukui00阅读 1,482评论 0 2
  •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
    Liukui00阅读 1,301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