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
——莎士比亚
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
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到。
——巴尔扎克
等待是一种奇特的感觉,除了时间上的等,也可以是等的状态,也或者是期待的心情。我们的课堂正需要如此,因为,课堂是播种希望的沃土,希望则在等待中得以实现。为儿童学习的“课堂等待”,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是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提升学习力的探究活动,是助推儿童自我发现、自主建构、自觉成长的力量。
学习活动:
这是今天课堂中交流的一道教材中的思考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
孩子们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展示了如下三种方法:
课后反思:
1.激励的评价是促进主动耐心等待的动力
思考、学习、倾听需要耐心,更需要动力,这些依托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措施和手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耐心等待的动力,长期训练逐渐形成耐心倾听、主动等待的习惯。
课堂交流中,耐心等待交流的学生将想法完整展示出来,才能理清别人的思路,从别人的表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进一步的交流互动中,将你的思想和我的思想进行融通,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正如今天课堂中,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在方法1以后,方法2和3的展示以后就不会主动发现他们的问题,提出质疑,进而理解这道题的内涵。
2.优质的问题是引发有意义等待的导火索
课堂学习中优质的问题应当是以任务驱动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应当是综合性的,开放性的,拥有知识融合性。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经过积极的思考,寻找已有经验和要研究问题之间的差异,并在差异中诱发冲突,在交流时,借助多种切入角度,不同思维方法的比较、分析,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的热情,引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而过于简单和答案封闭的问题,则无法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等待和倾听的欲望。
3.智慧的对话是抵达有意义等待的助力器
教师对问题的理解透彻,并能够站到更高更远的位置,静观学生的对话,思想的交锋,在其间选择巧妙的切入口利用学生生成性资源加入对话,提升生生交流的水平,是达成有意义课堂等待的关键,也是最能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所在。在这场对话中,教师是发起人,是耐心倾听者,更是积极参与者。
在生生对话趋于低端水平,模糊零散状态时,教师要在等待后当机立断,做出调整,在学生交流无法深入时,及时追问,在学生矛盾冲突无法解决时,适时提示,在学生解答不完整时引导补充,从而建构起完整认知,这个过程教师需要耐心等待,让学生随着自己的经验和节奏慢慢来,在灵活机智的对话中,等待学生打通思维通道的顿悟时刻,实现认知由模糊向清晰,由清晰向深刻的目标。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等待,一起期盼,一起努力,一起实现。